棕地研究粗疏 政府不能低估发展潜力
历时两年,政府委托机构进行的棕地研究终于出炉,社会关注可如何善用棕地发展,以解决本港的土地、房屋困境。研究结果纵然提供不少棕地的客观数据与使用状况,对棕地发展有一定启示,惟部分内容未够严谨,或令政府低估发展潜力。当局有必要跟进研究及调查,方能更完善地制定棕地政策,地尽其用。
规划署在2017年起进行“新界棕地使用及作业现况研究 ”,调查新界棕地的数目、分布及使用概况等特征。当社会渐有共识“棕地优先”,现存棕地面积、发展潜力、作业特征等资料均对如何善用棕地资源相当重要。就社会最为关注的棕地数目上,研究发现新界共有7,373个有营运的棕地,面积高达1,414公顷,较2017年估算多出逾百公顷。撤除部分棕地已被纳入于未来多个新发展区计划,估计仍有高达700公顷棕地可供发展。
研究按棕地的策略位置(即与新市镇距离)、交通因素(即与主要公路距离)及棕地群的面积,简单分类成发展潜力高、中及低三个级别,结果在700公顷未被纳入发展计划的棕地中,只有160公顷被视为具高发展潜力、290公顷具中发展潜力,及250公顷为具低发展潜力。按发展局局长黄伟纶早前指出,政府会优先检视160公顷潜力较高的棕地,评估有那些地块适合作公营房屋发展,而下一阶段会检视中等发展潜力的棕地,惟并无提及过会否研究低发展潜力地的发展方向。
评级制度粗疏
更重要的是,上述评级的方法未够细密。首先,报告并未有明言如何计算“棕地群的面积”,似乎只是直接计算区块个别面积,未有整合零散棕地,以致低估其发展潜力。其次,所谓的“交通因素”仅“指棕地场地到现有的主要公路(即高速公路)的距离”,未有考虑其他主要交通选项,如港人更多使用的公共铁路。另外,“策略位置”评级只着重棕地与现存新市镇的距离,未有考虑未来新区发展,或是现有新界乡镇配备。这样粗浅的评级很有可能低估棕地的发展潜力。
观乎被评为发展潜力高的棕地群,如沙埔村、十八乡、屏山、蓝地及横洲等地,本就邻近屯门、天水围及元朗等市镇,更不用说未来更有洪水桥、元朗南等新发展区即将上马。这些棕地具备相当充足甚至优厚的基建条件发展,发展潜力高,政府大可将它们与未来新发展区计划及扩展一并思考,善用土地资源之外,更可完善新发展区未来的规划。
至于被指低潜力的例子,例如八乡,其潜力便很可能被严重低估。据关注组织本土研究社的分析,他们将距离不多于20米范围的零碎棕地整合为同一棕土地块,计算出八乡的棕地群面积高达25.49公顷,显然更适当评估该棕地群的发展潜质。而且,即使八乡并不邻近高速公路,附近仍有基本的道路系统(如粉锦公路),连接至锦田市中心及锦上路西铁站,交通评分理应不至最差。再者,锦田至八乡一带虽然并非新市镇,但在多年的乡镇发展下仍具备一定的基础设施、生活配套,可见报告的评级制度严重低估部分棕地的发展潜力。
棕地影响、概况尚未清楚
另外,棕地发展的争议点之一,正是棕地对周遭环境造成不少污染、影响,惟政府研究对棕地所产生的影响评估亦过分简单、笼统。报告本身也承认关于环境影响评估部份的内容“粗疏(broad-brush)”,基本只是将各种棕地行业二分为产生“较高”、“较低”潜在环境影响,以及计算棕地方圆100米“影响范围”内相邻住宅区的密集程度,最后列出位于保育相关地带内有营运的棕地数字而已。报告相关内容甚至出现了用照片说明噪音污染的情况,连简单的分贝测量都未进行。
报告关于交通影响部份要比环境影响部份更为笼统,短短200余字篇幅只指出了新田/落马洲、洪水桥/厦村、沙埔村/牛潭尾、古洞北/粉岭北的物流业、港口后勤业及泊车棕地会产生较大交通影响,以及相关道路路面情况不佳,却没有举出客观统计数据,如交通意外次数或车流、人流量等支持。由此可见,报告仍未能具体论证棕地造成的环境影响,从而评估将它们取缔发展的次序,政府有必要再作更严谨的环评工作。
至于在棕地使用概况方面,研究仔细纪录棕地作业的类型、营运状况等,方便政府跟进日后的安置取缔工作,政府可借此研究日后补偿的方法与数额,以及预留足够的土地供棕地作业搬迁用途。不过,研究未能充分调查棕地作业的全面概况,不少重要资讯均有“推断”成分。举例说,报告指出新界有营运的棕地共提供约52,110个职位,该数字只基于有回应问卷调查的棕地营运者(回应率仅为46%),再乘以整体棕地面积,以计算各行业“每公顷就业人数密度”得出,推算难言严谨。再加上愿意回应的棕地作业者应该已经是较活跃一群,这种计算方式很大机会高估棕地提供职位,令政府未能准确估计搬迁棕地作业的难度与成本。
社会关注棕地发展,希望政府在掌握充分资讯后,大刀阔斧地收回发展,助香港走出土地、房屋困局。然而政府研究历时两年,所得的结果却未尽人意,无疑教公众失望。政府必须跟进报告不足的地方,谨慎检视所有棕地地段的发展潜力,不能让珍贵的土地资源白白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