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暴大”学生与副校长抱头痛哭

撰文: 评论编辑室
出版:更新:

香港中文大学校长段崇智周四(10月10日)举行对话会,一名女学生发言时声称其遭警察性暴力对待,不少学生其后痛哭流涕,要由副校长拥抱安抚。原本应该是愉快求学的校园,承受着巨大的社会压力与戾气,实在叫人扼腕。

中大学生上周四(10月3日)与校长段崇智公开对话后,校方答应再举行一场会面。对话会周四在邵逸夫堂举行,许多学生及校友参加,多人排队发言。这场对话会虽然没有如上次般出现学生拍打玻璃门、校长拍案的画面,但气氛仍难言友善。例如多名学生及校友直斥段崇智“不配做校长”,又有人用镭射笔指向段崇智。

对话会中最为关注的是一名吴姓女学生。她在发言时除下口罩,承认为8月31日太子站内被捕者之一,曾化名出席三次记者会忆述被警方不公对待。她表示自己曾被送到新屋岭,在葵涌警署时曾被男警员拍打胸部,并提及不少人曾遭受警察暴力对待,甚至性暴力。这名学生作证后,要求段崇智与学生同行,并谴责警方行为。

中大女学生吴傲雪于与校长对话会上,指控被拘留期间,曾遭警员性暴力对待。(中大校园电台facebook截图)

对此,段崇智重申谴责包括警方在内的所有暴力,但许多学生却不“收货”,认为连学生都亲身指证警方执法问题时,校长仍然不肯站在他们一方。对话会完结时,段崇智只承诺将发声明交代中大学生及校友的经历,未有如学生要求般发声明谴责警方暴力。不少学生因而落泪甚至跪下痛哭,由副校长吴基培则亲自上前安慰。

经副校长的协调后,最终段崇智折返现场,与部分学生闭门会面近两小时。据悉,一名同学哭诉自己曾被警察以铁链锁手及用警棍打,段崇智拥抱及安慰学生。当中一名学生提及其父虽为退休警察,并以“死曱甴”称呼之,但亦会为示威后的子女按摩,及承诺一定会保释,段崇智因而感动。段崇智亦向学生坦言,他因为学生斥其不配做校长而愤怒,部分学生随即躹躬向校长道歉。

原本气氛紧张的对话会,最终以校长与学生和解落幕,诉说经历的学生无疑是原因之一。事实上,在段崇智愿意折返之前,副校长吴基培已经很关心学生感受,拥抱他们以作安抚。以往年轻人可能被标签为“暴徒”,致他们在黑衣和面罩背后的稚脸为人忽略,当中大学生在对话会上抱头痛哭,正好提醒社会,其实他们还不只是一群需要关心的年轻人?

当我们重新认识标签背后的年轻人时,部分人或许会反对说:“不,他们是违了法的暴徒。”但这个正是标签效应作祟之处。一来,我们容易以标签盖过对方的所有面向,忘记了他们除了“暴徒”之外,也是教师的学生、父母的孩子等,若然只往死里打,任谁也不能帮助这些学生。二来,标签化亦令人以偏盖全,误以为所有学生、所有穿黑衣的年轻人也是“暴徒”,但事实上大家都知道,并非所有年轻人都曾经诉诸暴力或违法手段。

道理看似显浅,但并非人人皆能接受。举例来说,难道所有警察也曾暴力殴打示威者吗?所有警员也曾性暴力吗?当然不是。但当中一旦有害群之马,便容易令我们给警察套上标签,并全盘否定整个警队。对此,“01观点”始终相信要是其是、非其非:对于极端暴力的示威者,警方要绳之以法;对于违规甚至违法的警员,政府及监警部门也要追究责任,不能徇私。

不论是坊间提出的性暴力指控,或是建制派声称的示威幕后黑手,我们始终要独立及有公信力的第三方来找出真相,持平指出各人的责任。就此,《香港01》与社会主流认同,具有法定调查权力的独立调查委员会是上好选择。我们当然并不天真,清楚在当前充满戾气的社会,任何的劝架之词都显得苍白无力,务实寻找出路的良好意愿也会被嘲笑为徒劳。但是我们一再反问,持续多时的暴力除了带来许多人受伤、示威者被捕之外,难道能带来成果吗?

中大校长与学生的对话正好说明,人总是受软不受硬。在强硬姿态之下,学生难以平心静气地对话,连一校之长也变得愤怒,所谓的对话会徒添双方敌视情绪。真正的改变发生,相信始于观念及方法上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