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在其位的卡梅伦与梁振英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是中国人的智慧。对于已退下火线的从政者,“不谋其政”是一种谦逊表现,避免自恃“过来人”而指点江山。然而,总有些政客未能慎言慎行,甚至不知当前社会乱局,乃其在位谋政不善而造成。
英国前首相卡梅伦周四(9月19日)出版回忆录《For The Record》,回顾多年特别是2010年至2016年在任期间的点滴。从政者出版回忆录,本属平常,然而此际英国身陷脱欧困局,最高法院更在覆核现任首相约翰逊为硬脱欧而下令国会休会的决定,卡梅伦重返镁光灯之下,结果可想而知。
卡梅伦:最不受欢迎政客
正如卡梅伦在社交平台上自言“过去三年,我相对少谈政治”,他为了宣传回忆录而在9月16日接受电视台ITV专访,乃其卸任三年以来首次重要访问。其中,他承认对英国脱欧有责任,自言也受当前政局困扰,每天也在关注脱欧进展。然而,不论是其回忆录或电视专访,似乎都未能为他带来掌声。相反,有人形容他为“砸碎英国的人”,也有政治学者批评其回忆录“没有道歉,没有赎罪,没有勇气”。
社会对卡梅伦的怨气,从客观数字更可见。根据YouGov最新民调,多达61%受访者对他反感,评价正面的则只有16%,这组数字较三年前时的32%对34%,已经大幅恶化,更令他成为英国当前最不受欢迎的政治人物,比起现任首相约翰逊、脱欧党领袖法拉奇(Nigel Farage)等,更为不济。
原因无他,就是卡梅伦在任内发起脱欧公投。公投本乃民主决策机制之一,然而卡梅伦之所以发起公投,是因为他未能摆平保守党内疑欧派的势力,欲借民意来稳住地位,则见自利。更重要的是,脱欧公投的安排草率,将此关乎国家命运的重大议题简化成脱欧或留欧的二元选择,无视硬脱欧、软脱欧等复杂多变的可能性。民众在2016年或许被政客一时蒙蔽,但三年以来政治乱局未休,足让他们看清真相。这亦说明了为何卡梅伦刚卸任时,仍有2个百分点的民意净支持,但如今的净反对高达45个百分点。
脱欧公投后,卡梅伦交出首相之位并离开西敏宫,三年来可算保持低调,大概也自知他给国民制造了极大麻烦;若非要了宣传其回忆录,也不会再跑出来争取镁光灯。相比之下,香港的梁振英堪称另一极端。自2017年卸任特首后,他经常在社交平台指点江山,被嘲笑为网上KOL。本周四,他更首度点名批评教育局局长,情况变本加厉。
一名中学教师早前在网上发表仇警言论,惹来梁振英这位现任全国政协副主席的“招呼”,向其学校发公开信。教师因为政治争议而失去专业操守,无疑是值得社会警惕之事,然而学校以至教育局都有其处理机制,我们理应信任专业的教育工作者能按校本处理,及教育局会发挥其监察角色。而事实上,教育局已对涉事教师发信谴责。
梁振英:市民可到校园外抗议
梁振英对此事的处理不满,乃其自由,然而他身为前特首,公开指控教育局局长“姑息养奸”,只怕不妥。他因教师发表仇警言论,而指控“教育是重灾区,因为人没有管好”,无疑是上纲上线,甚至有将政治斗争带入学校之内之嫌。既然涉事教师已依机制处理,社会便应该还校园自主空间,让师生不分“黄”“蓝”,在校园中理性交流及求真。
这个夏天,香港经历回归以来最大的民怨爆发,并迅速演变成社会撕裂,不同立场的人互相斗争及冲突。归根究柢,前届政府亦难逃责任。梁振英在任内以斗争方式对待社会不同声音,至政府换届后,林郑月娥以精英心态治港,未能抚平前朝遗留下来的社会矛盾,最终因为修例风波而全面爆发。在此风雨飘摇之际,梁振英没有反躬自省,反在社交平台指手划脚,不改其惹争议的处事作风。他在批评教育局局长的言论中,更表示“关心教育的市民可否在真道书院外设连侬墙,表达愤慨?”,有如在间接动员群众追击涉事学校,无疑会加深社会撕裂。
香港千疮百孔,政客不论在任或离任,能够真正以这座城市的福祉为重,帮助社会抚平伤口,早日重新上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