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友善政策落后 育儿或工作成母亲的抉择
立法会7月公布“香港在职母亲面对的机遇和挑战”研究指,2018年本港25至54岁没有投身工作的女性约46万人,当中九成已婚或离婚,五分之四是母亲。全职家庭主妇当然对社会贡献良多,但对于想继续投身工作的母亲,政府须提供合适的援助。目前政府就职场弹性工时、产假以及幼儿服务等支援不足,或窒碍母亲就业,亦远落后国际水平,当局应尽快加强推动家庭友善政策及改善托儿服务名额分布,减轻在职母亲的负担。
统计处估算至少五万家庭主妇愿意投身工作
“香港在职母亲面对的机遇和挑战”研究指,2018年25至54岁从未结婚的女性劳动人口参与率平均为91.3%,女性婚后而仍未有子女的劳动比率是79.4%,而育有14岁以下子女的女性更只有56.6%人就业,但在最年幼子女年满15岁的劳动参与率又反弹至66.5%。可见女性在婚后的劳动参与率下降,有年幼子女的工作人口比例更少,或因要照顾子女及打理家务而不就业。
全职家庭主妇照料家庭,其劳动价值及经济贡献当然不容忽视,但政府应提供合适的援助,为想继续投身工作或在职母亲减轻负担,让她们可作选择而非勉强放弃工作。据统计处2018年调查结果估算至少五万名年龄介乎30至59岁的家庭主妇,如遇有条件合适的工作,如弹性工时、工作地点接近居所和合理薪金等,会愿意投身工作。
2018年25-54岁按婚姻状况的劳动人口参与率 | ||
从未结婚 | 曾经结婚 | |
女性劳动人口参与率 | 91.3% | 64.9% |
男性劳动人口参与率 | 92.6% | 95.6% |
来源:立法会“香港在职母亲面对的机遇和挑战”研究
2018年25-54岁已婚女性劳动人口参与率 | ||
未有子女 | 79.4% | |
育有14岁以下子女 | 56.6% | |
最年幼子女为15岁以上 | 66.5% |
来源:立法会“香港在职母亲面对的机遇和挑战”研究
侍产假未符国际标准 推广弹性工时、在家工作需由政府带头
本港的家庭友善政策落后于国际水平,从生育的基本劳工福利保障可知一二。虽然去年施政报告建议延长本地雇员法定产假由10周增至14周,与日本和欧盟法定产假看齐,但比新加坡16周、丹麦18周及中国内地各省约18周至25周产假还少。此外,照顾初生婴孩的责任不应只落在母亲身上,但去年政府只建议男士侍产假只由三天增至五天,远远落后新加坡、澳大利亚政府资助两周有薪侍产假的水平,目前母亲在平衡职务与照顾幼儿方面仍有难度。
再者,弹性工时或地点已逐步成全球趋势,有助在职父母平衡工作与家庭生活。研究指在经合组织的成员国,逾60%雇员可在工作日请假一至两小时处理个人或家庭事务,而87%企业为雇员提供某种形式的弹性工时安排,如兼职、每天弹性上下班时间和在家工作等。
有效实行弹性工作制度虽与企业文化不无关系,但政府亦有责任带头推动有关措施。根据《公务员事务规例》,政府部门首长可视乎部门的需要,在确保员工的总实际工作时数不少于其规定工作时数下,更改员工的实际工作时间,各决策局和部门在回归前已开始实施弹性工时,例如让员工自行选择每天的上班时间,或“交错工作时间”制度,即从多个规定的上下班时间中选择,并在2006年起推行五天工作周,当时《施政报告》更指政府会继续推动更多家庭友善措施,如半职岗位、在家工作等。
不过,政府所谓弹性工时聊胜于无,因为各部门推行相关措施不能涉及额外人手资源,员工的工作总时数亦不得比规定的少,更重要是政府未广泛推广在家工作的安排。对于要照顾幼稚园或小学生的在职父母而言,情况并不理想。另外,截至2014年九月,只有约72%公务员及67%全职非公务员合约雇员按五天工作周模式工作,进展缓慢。公务员事务局回复《香港01》上周四(8月1日)查询时表示,没有备存各政策局和部门,以及不同职系及职级实际上班安排的数据,可见政府未有效监察弹性上班及在家工作的落实进度,推行家庭友善措施欠诚意。
政府应考虑在部分可行职位放宽在家上班、修改轮值安排及家庭假期等,并在合约条款中指明保障,鼓励部门雇员就工作量及在家工作安排加强沟通,长远而言亦要配合立法最高工时保障,及全面完善劳工权益。
托管中心地区分布不均
另一方面,工作弹性安排外,政府亦要在社区服务方面配合市民需要。课余托管名额不足、服务时间及名额的地区分配不均,问题多年来仍未解决,令有托管需要的家庭得不到合适的服务。立法会报告指出,去年本港约十万名2岁以下幼儿,却只有约1,730个由资助机构而设的照顾服务名额,即不足2%幼儿可获相关服务。在地区分布方面,2018年按每月住户收入中位数排序的最高的四个区议会分区,其幼儿照顾服务名额占全港的25%,收入最低四个区议会分区的服务名额仅为全港总额的14%。
虽然政府将在2019-2020年度将幼儿资助服务的规划比率 ,纳入《香港规划标准与准则》,而劳福局局长罗致光指政府将考虑以“服务券”形式为基层家庭提供幼稚园课余托管服务,本年《财政预算案》中亦计划分阶段增加400个长时间全日制幼儿照顾服务名额,但面对名额落差,政府仍需推出更积极的方案,“01观点”曾建议政府考虑整合学校场地与社区人力资源,开放部分幼稚园校园提供托管服务,善用空置校舍等,培训人手,在规划未来新发展区中社福用地的比例,以免重蹈社福设施不足的覆辙。
区议会分区幼儿中心分布 | ||||
区议会 | 住户收入中位数 | 3岁以下儿童人数 | 幼儿服务名额 | 使用率 |
收入最高4区:湾仔、中西区、西贡、南区 | $37900 | 33200 | 8000 | 45% |
收入最低4区:北区、黄大仙、深水埗、观塘 | $23400 | 50400 | 4500 | 74% |
来源:“香港在职母亲面对的机遇和挑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