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不快乐 房屋问题比政治更严峻

撰文: 评论编辑室
出版:更新:

香港近年弥漫一股悲观情绪,年轻人身处此氛围之中,无可避免会沾染负面感觉。香港城市大学上周二(7月30日)公布一项研究结果,发现在《逃犯条例》修订风波前,香港年轻人的开心指数以及对生活质素的满意度,已经远较新加坡年轻人低。香港政府声称会解决青年问题,但过去制定的政策却药石乱投,回避核心问题。随著港府的管治失效,这个城市只怕难见年轻人的笑容。

房屋问题百孔千疮  香港青年满腹忧愁 

今年1月至6月初,城市大学社会及行为学系教授黄成荣进行“青年人开心指数研究:香港及新加坡两地比较”调查,访问香港及新加坡共2,304名40岁或以下青年人。在满分为10分的标准下,香港年轻人的开心指数只有6.8分,低于新加坡年轻人的7.48分。研究发现,于11个生活质素项目中,香港年轻人最不满意的是房屋状况,仅得3.87分,其次为4.79分的政治及社会和4.87分的环境,均属不合格水平。

城大于2015年曾进行同类型调查,香港年轻人的开心指数只有6.94分,可见四年后数字呈跌幅,反映香港人仍处于不开心的状态。当时除了因为“雨伞运动”结束不久,年轻人有悲观情绪外,住房状况同样是导致青年不快乐的首要原因。

香港青年开心指数研究:2015年及2019年平均分比较

  2015年 2019年
1) 整体开心指数 6.94 6.80
2) 生活质素满意度    
房屋 3.88 3.87
政治及社会 4.28 4.79
环境 4.78 4.87
医疗保健 5.91 5.48

 

城大最新研究显示,港青对各方面生活质素的满意度,都比新加坡青年人低。(李乐天摄)

年轻人渴望拥有一个“安乐窝”,但政府的房屋措施往往只是蜻蜓点水,未能有效针对结构性问题。首先,政府的房屋政策一直以置业为主导,甚至为了推高自置居所比率,限制公营房屋建屋量。目前公营房屋供应严重短缺,新建公屋单位每年不足1.5万个,未来五年公屋供应量更会断崖式下跌。根据房委会数字,截至今年3月底,一般公屋申请者的轮候时间已达5.5年,而非长者一人申请者更受配额及计分制影响。

其次,在港府政策失衡和地产商利益主导的情况下,新楼动𫐄千万起计已是平常事,想“上车”的年轻人若没有“父干”,置业可谓遥遥无期。即使不求置业,只求租住一个安乐窝,租金也严重脱离港人经济负担能力。地产商愈来愈多“蜗居”推陈出新,但安居远不只是有一容身之所便了事,而是要能合理生活,满足基本所需。在这种挨贵租、住蜗居的普遍情况下,下一代年轻人不感快乐,是自然不过之事。

要展现改革决心 须聆听青年声音  

林郑月娥在2017年7月1日的就职特首演说中时言之凿凿,声称“明白年轻一代对前景的迷惘”,承诺“找出事情的症结,更宏观地为香港谋划出路”。然而,她大张旗鼓举办一场“土地大辩论”后,最终仍然拒绝接纳全面收回粉岭高球场建屋,亦不肯动用《收回土地条例》收回闲置农地等,完全未能回应社会的住屋诉求。

《逃犯条例》修订风波引发大规模反政府浪潮,年轻人甚至不顾暴动罪等严重罪名,诉诸街头抗争,毋庸疑置反映了他们的不满情绪之严重。一方面,这与政治争议关系甚大,正如城大的调查亦指出,政治及社会状况是青年最不满意的范畴之一,值得4.79分。但另一方面,深层次的经济及民生问题同样不容忽视,当中尤以房屋问题为最明显的表征。政府若仍不肯痛定思痛,彻底改变目前的管治模式,年轻人只怕会愈来愈不快乐,令香港沦为名副其实的悲情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