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明扬倡向发展商施压 难掩当年祸港真相
所谓无官一身轻,历史上常有高官在退任后畅所欲言,变得敢于批评建制,其言行甚至与旧我有所矛盾;前房屋及规划地政局局长孙明扬最近接受访问,批评眼下楼市发展扭曲,认为林郑班子应软硬兼施,特别要敢于以《收回土地条例》征用新界的闲置农地、棕地,向背后的既得利益阶级,特别是发展商来个下马威。孙明扬所言甚是,政府固然须加强力度整治楼市,只不过考虑到其恶名昭彰的“政绩”,为过去十多年土地及房屋歪曲发展种下祸根,其一席话显然说服力欠奉。
2002年11月,本港楼市自97年金融风暴后跌至新低,时任房屋及规划地政局局长的孙明扬宣布九项救市措施,俗称“孙九招”,希望藉调控土地及房屋供应,减低对市场干预,从而稳定楼市。其九招大概如下:
取消拍卖土地,并暂停勾地一年暂停地铁及九铁房屋项目投标一年以“需求主导”兴建公屋,平均轮候时间不逾三年结束居屋计划设立全新低收入家庭及公屋户免息贷款计划结束混合发展、私人参建居屋及房协资助自置居所计划终止出售租者置其屋计划检讨《业主与租客(综合)条例》,放宽业主收楼权取消限购单位及车位的认购限制
诚然,政府制定“孙九招”不乏政治考虑,当年楼价从高峰下跌高达七成,负资产业主随处可见,稳定楼市可谓是民情所在;但问题是,相对公众利益,政府的救市政策更倾向挽救发展商的利益,才会酝酿成今天的住屋惨况。
停止主动卖地的始作俑者
最为人诟病的,莫过于政府当年取消定期卖地,导致将土地供应的主导权拱手相让予发展商,埋下日后楼价飞涨的伏线。自金融风暴后,港府在1999年实施勾地制度,即政府将有意出售的土地放进“勾地表”中,有意购地的发展商可向政府申请及报价,如符合政府按市价估算的底价,便能勾出土地;此制度与定期卖地一直双轨并行,惟在“孙九招”出台后,政府决定停止定期卖地,同时暂停勾地一年,故在2004开始,卖地便以勾地制单轨进行,发展商因而可操控土地供应,从而控制房屋供应步伐,刺激楼价。直至2010年,政府才恢复不定期主动卖地,及于2013年正式取消勾地制度,惟楼价指数早已由低位回升至接近、甚至超过1997年水平。
荒谬的是,当被指是现时楼价高企的帮凶,孙明扬竟称当年未曾说过“孙九招”必须保持不变,一记四两拨千斤,责任随即卸走。无疑过去数届政府,特别是曾荫权班子执意延续“孙九招”精神,续以消极措施协助楼市复苏,固然不能辞其咎,但孙明扬又岂能借此开脱?况且,据另一“良心高官”、前地政总署署长刘励超透露,鉴于经济复苏,政府内部早于2006年讨论应否对“孙九招”有所调整,特别是考虑恢复主动卖地,惟最终始终未能成事。其实当年楼价虽未回复高峰,但亦已远离谷底,孙明扬若果真有心调整其救市措施,为何不在其卸任前好好计划其措施的退场时间表,以指示政府适时调整药效?若然要说港府纵容地产霸权,孙明扬实在难辞其咎。
停建居屋 是孙之过
“孙九招”遗祸甚深,另一宗罪正是它停止兴建各类资助居屋。楼价大跌,发展商楼盘滞销,孙明扬带头决定彻底停止兴建资助出售房屋,往后曾荫权班子不改其行,直至2011年才回心转意、复建居屋,这无疑导致居屋供应出现断层,并造成现时严重短缺,市民从此置业再无私楼以外较可负担的选择,而且对既未能负担私楼、又不能申请公屋的夹心阶层而言,打击尤其沉重。然而,孙明扬对其当年“果断”决定将居屋货尾转作公屋用途,从而大减公屋轮候时间,甚是洋洋得意,实难看出他对停建居屋感到任何悔意。
更甚者,当年停建居屋更闹出红湾半岛事件,政府甚至有疑向发展商输送利益。原属私人机构参建居屋的红磡红湾半岛项目,原订于2002年11月推售,但因“孙九招”缘故告吹,发展商其后向港府申请转作私人楼盘出售不果,毅然索偿,政府最后决定让发展商以补地价形式买断业权,惟政府低估、甚至多次降低补价,最后由原来要求的16亿元下调至8亿多元,有疑“贱价”出售;更重要的是,有论者指出,政府与发展商签订的契约中删除了不少条文,变相放宽限制,容让发展商拆除重建,最后发展商在社会热议下,成功重建红湾半岛成豪宅,估计获利至少52亿元。
另外,“孙九招”停建居屋,更间接催生领展的出现。自80年代,政府一直缩减对房委会作出直接资助,房委会变相需要自负盈亏,而出售居屋正是其主要收入来源之一,而停建居屋正正截断了其经济命脉,间接促使房委会翌年决定出售公屋设施,造就领展的诞生。若说领展霸权严重损害公屋居民的生活权益,孙明扬自然“应记一功”。
“孙九招”之外 还有剥夺市民的租住权
当然,孙明扬的恶行,又岂止九招而已?本港租务管制自90年代未开始取消,而作为市民租务保障的最后一根稻草——租住权管制,亦于孙明扬任内取消,促成租客有机会随时面临逼迁的风险。然而,他依然拒绝支持现时重设租管,声称眼下私楼租金升幅不算严重。但如“01观点”多次指出,本港房屋困境的其一大问题,正是本港缺乏健全的租务市场,租客既须面对日益高涨的租金,更欠缺租住的稳定性,故市民在置业之外难言有可靠的替代选择,甚至助长孙明扬所称的置业迷思。
昔日助发展商全力托市,今日却竟高调倡议政府打击地产商利益,这样的孙明扬实教人感到有点陌生。当然,社会固然欢迎局长改过自新,利用其影响力向政府进谏;然而即使时过境迁,孙明扬对本港土地及房屋发展实在遗害过多,任君“华丽转身”,相信市民仍会紧记其所作所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