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D-Day访英赴国宴 英女王演说有何玄机?

撰文: 评论编辑室
出版:更新:

惹火人物美国总统特朗普访英,未抵埗先引起轩然大波。其受英国小报《太阳报》访问,当中被问及之前尚未嫁入王室的梅根,曾抨击正角逐总统宝座的特朗普搞分化和厌女,又说若特朗普当选会移民加拿大,特朗普一句“didn’t know that she was nasty”的回应录音遭公开,舆论纷纷认为他指梅根是讨厌的女人。另外伦敦市长简世德(Sadiq Khan)又在《观察家报》撰文指以红地毡式隆重欢迎特朗普,是有违英国价值,又指特朗普以及众多极右份子以上世纪的法西斯主义手段捞取支持。特朗普亦不甘示弱,斥简世德愚蠢又讨厌,是失败者。双方你来我往唇枪舌剑,为此次访英之旅增添了不少火药味。

结果昨夜英女王伊莉莎白二世在白金汉宫设的国宴,梅根、简世德双双都未有赴席。宫外虽有大批示威者反对特朗普来访,但宫内的英女王发表演说时,则多番强调英美两国深厚的友谊及其重要之处。英女王又详列特朗普接下来的行程,当中包括到南部港口朴茨茅夫,以及海峡对岸的诺曼第,庆祝二战盟军登陆诺曼第,D-Day的75周年纪念。

接着,英女王续称自那天起,英美两国一直肩并肩携手捍卫自由及民主,为解放欧洲数以千万人的英美及盟军将士致意。然后英女王话锋一转,说起今天在应付21世纪的新挑战,诺曼第纪念日亦提醒我们,在二战中无数牺牲之中,各国共同实现了一众的国际机构,去防止战争的恐怖重蹈覆辙。尽管世界不断变迁,我们仍铭记这些体制的初衷:国家携手捍卫难以得来的和平。

特朗普访英:特朗普2019年6月3日抵达白金汉宫与英女王见面。(路透社)

英女王这番话,在今天特朗普开展关税外交,到处点起火头、英国深陷脱欧泥沼,国家陷入撕裂时听来,确实饶有意义。当时战时的英国首相邱吉尔便在战后首先提出。1946年邱吉尔在苏黎世大学发表演说,便提出了欧洲合众国(United States of Europe)的概念。他称欧洲这高贵的大陆,西方世界所有伟大民族的家长,基督教信仰及伦理的基石,大部份古典及现代的文化、艺术、哲学、科学的源头,若在分享这共同遗产下统一,其三至四亿人将享受无尽的快乐、繁盛、光荣。可惜欧洲却深陷于连串可怕的民族主义争吵之中,并其有生之年时破坏了和平以及人类文明的发展。

邱吉尔因此提出要重塑欧洲的构造,并提供一个类似欧洲合众国,能保证和平、安全、自由的结构。邱吉尔又呼吁欧洲人提升其灵魂、直觉、精神的高度,放下仇恨及报复的心理,洗去过去的错误以及其酿成的痛苦,放眼将来,秉持着为实现正义、怜悯、自由的欧洲大家庭的信念。这篇演说被视为今天欧盟概念的雏型,1949年被视为欧盟前身的欧洲委员会成立;1950年代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相继成立,成为日后欧盟的三大支柱,进一步加强欧洲各国的融合。

邱吉尔欧洲一体化的主张,正与英女王国宴演说中国际合作避免战争重现的思维一脉相承。恰巧特朗普便自称视邱吉尔为偶像,而英女王赠送特朗普的礼物,便是邱吉尔撰写,珍贵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第一版。而英国首相特雷莎·梅亦会送一份挂在邱吉尔墙上,1941年《大西洋宪章》的副本。《大西洋宪章》为邱吉尔及时任美国总统小罗斯福共同发表的宣言,当中列出八点对于战后世界格局的原则,包括减少贸易壁垒、支持民族自决、加强国际合作、捍卫自由权利等,又是婉转地为特朗普上了一堂历史课。

邱吉尔凭作品《二战回忆录》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资料图片)

要知道特朗普一直对联合国、北约等战后成立的国际组织嗤之以鼻,批评其损害美国利益,与其“美国优先”的主张背道而驰。特朗普也大力支持英国脱欧,未访英已先表态支持硬脱欧派的前外相约翰逊竞逐相位,又称应邀请刚于欧洲大选获胜的脱欧党党魁法拉奇(Nigel Farage)参与脱欧谈判。特朗普在欧洲的支持者,亦尽皆是简世德口中“以法西斯主义手段捞取支持”的极右民族主义政党,好用分化言论,对欧盟攻击一直不遗余力,甚至寻求脱欧。而特朗普又在出访前,再向墨西哥及印度征收关税,开多边战线,也跟《大西洋宪章》中自由贸易、国际合作的精神相悖。

其实英女王、特雷莎·梅、简世德虽然手段各异,激烈程度也毫不相同,但除约翰逊、法拉奇之流的朝野上下,都对于特朗普单边主义,无视国际合作及组织的行径及其背后的思维不以为然。而且在英国面临脱欧的风雨飘摇之际,面对日后可能在国际贸易上的孤立状态,英女王及特雷莎·梅都强调英美的在二战中并肩作战,用血炼成的友谊,以借此希望日后仍可维持与美的紧密贸易伙伴关系。而简世德的反弹、与梅根的争拗,以及白金汉宫外的示威者,也显示了英国后脱欧后,必须倚靠特朗普这个他们打从心底不认同之人物的窘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