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大选】极右当道 温和声音成永诀?

撰文: 评论编辑室
出版:更新:

星期三(10日),以色列大选的点票工作大致完成,现任总理内塔尼亚胡(Benjamin Netanyahu)领导的利库德集团得票与主要对手甘茨(Benny Gantz)领导的“蓝白党”差不多,由于内塔尼亚胡与极右政党已达成筹组联合政府的意向,相信可以连任,成为当地历来任期最长的总理。内塔尼亚胡早前扬言,若再次连任,以色列将兼并约旦河西岸的犹太人殖民区。这番极右言论虽受到国际社会谴责,却不是今次大选的中心议题,这某程度上反映当地的温和声音已遭边缘化。

内塔尼亚胡是右翼,早就不是新闻。他在1993年出版《A Place Among the Nations》一书,把犹太民族主义定义为犹太人有权自我防卫。他认为民族主义是“全球事务的主要推动力”,对外界批评犹太民族主义不道德,他亦不以为然。

著书立说之后,内塔尼亚胡开始长期执政(先在1996至1999年首度上台,再于2009年回朝至今),其间把犹太人的受害人心态操弄得出神入化,除了经常夸大伊朗的威胁,还偶尔重提纳粹大屠杀。

以色列愈走愈右,肯定离不开客观的国内和国际因素。对上十年,这个中东国家的内部局势相对稳定,本地生产总值由2009年的2,070亿美元,增至2017年的3,500亿美元,这自然“归功”于右翼政府的领导;国际方面,2011年“阿拉伯之春”所带来的乱局,亦让内塔尼亚胡得以向国民宣称,以色列被很多政局不稳、虎视眈眈的邻国围堵,进一步利用国民的受害人心态,巩固自己的政治地位。

内塔尼亚胡把犹太人的受害人心态操弄得出神入化,除了经常夸大伊朗的威胁,还偶尔重提纳粹大屠杀。(Getty Images)

工党籍前总理巴拉克(Ehud Barak)曾警告,倘若以色列无法与巴勒斯坦和平共存,或会面临“外交海啸”。现实却是,许多以色列人愈发相信,即使当局拒绝向巴人让步,以国对外联系不单不会受削,反而可以加强,这可从美国总统特朗普承认戈兰高地为以色列领土,以及巴西右翼总统博尔索纳罗(Jair Bolsonaro)早前访以等事例“印证”。

在这个愈趋右倾的过程中,左翼曾想反戈一击,把希望寄托在“蓝白党”的甘茨身上,但这显然是药石乱投。曾任总参谋长的甘茨被视为中间派,在2018年底才成立“以色列复兴党”。他强调教育、农业、反腐等议题,以及提议为总理之职实施任期限制,明显冲着内塔尼亚胡而来。然而,甘茨看似进步背后,却不脱投机色彩──他曾表明可能撤出西岸殖民区,唯当言论激起右翼反弹后,他居然改变立场,声称将会鼓励在西岸、戈兰高地和加沙边境殖民。

59岁前国防军总参谋长甘茨是内塔尼亚胡的有力对手。(Getty Images)

今次大选前,有评论认为内塔尼亚胡将遇到从政以来最大考验,但必须指出,这种考验主要源于其个人贪腐丑闻,而非其右翼立场。他在大选前宣布与极右政党“犹太人家园党”结盟,为对方预留两个内阁职位,条件是它与另一极右政党“犹太力量党”(主张禁止犹太人和阿拉伯人通婚、把巴人迁移至邻近阿拉伯国家)合并。这种赤裸裸的种族主义,当然招致同情巴人的国际舆论炮轰,但只要确保盟友归队,内塔尼亚胡肯定对外间批评无动于衷,而以色列的主流民意,亦不见得就会“惩罚”他。只是如此一来,便会延续持续多年的以巴冲突,苦了巴勒斯坦人。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