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金计划未如理想 政府何不直面问题?

撰文: 评论编辑室
出版:更新:

香港年金计划一如预期,惨遭滑铁卢,没有意外。事实上,社会早有声音指出,政府推出这种只能对富裕老人“锦上添花”的退休“保障措施”,象征意义大于实质。对于一众真正有需要的长者,切实增加长者生活津贴、改善医疗体系、提供适切居所,甚至是落实全民退休保障,才是政府该做的实务。迷途未远,在“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课题上,政府不应再作掩耳盗铃之举了。

政府在年中宣布年金计划以来,市场反映冷淡;昨日公布“成绩表”更是惨不忍睹。不过,仔细看来,年金的雷声大、雨点小,其实与政府其余的施政措施不过是如出一辙,没有什么特别之处——究其根本,政府大概根本未曾认真把一般大众的退休保障所需放在心头。

有长者昨日接受媒体访问时直言“不喜欢与政府对赌斗长命”、“所谓自制长粮其实只是拿自回自己的钱”、“放在银行做定期较为实际”。这些民意都是决策官员可以轻易听到的,然而,他们却选择听而不闻,这在在说明决策官员闭门造车的官僚作风。香港年金有限公司的管理层昨日更是“绞尽脑汁”,想出千奇百趣的“理由”解释年金计划何以乏人问津,更教人质疑到底官方曾否全面检讨措施。

说到底,所谓的年金,只不过是为本身生活优渥的长者,在“丰富”退休投资组合时,提供另类稳健选择。市场早已有不少同类产品,加上香港投资工具极为多元,会“行有余力”买年金的长者根本不需“劳烦”政府为他们劳师动众。不论年金公司如何“优化”计划,扩大金额,最终有感的大概也只会是极少数持有大量资产的长者。一般市民难免会问:政府搞年金计划,到底是谁得益了?提问的市民大概也是心中有数,毋须言明。

我们更须问的是,在政府耗费精神推动这类计划的同时,到底是谁受害了?

《香港01》曾多番申述,政府办中央操控的基金有其好处,但这套机制更适宜用于建立中央公积金计划。与只能惠及少数富有长者的年金相比,中央公积金能为普罗小市民稳定投资回报、减低管理费用,避免血汗钱被私营金融机构所蚕食。几乎同样的机制,用于不同的产品,得出的效果南辕北辙,政府的为与不为,也着实说明了我们的官员优先在服务哪些人。

更重要的是,政府持续推出这类看似与退休保障有关的政策,会让社会产生一种错觉——政府做了不少退保工作。政绩簿上的可以述说的事项多了,民众的生活却没有实质改善,这是最大的问题。事实上,花在这类镜花水月上的工夫,本来可以应用在解决更为根本的问题,诸如引言中所说的种种。但这些措施却会动了某些人的既得奶酪,政府官员实在需要拿出多点勇气,做老百姓做点实事。

必须强调,香港的退休保障制度,相对于其经济发展水平而言,是严重滞后的。不少长者在退休后仍须忧寒畏饥,这本应是政府所应引以为耻的。加上,老年退而难休的忧虑,会令中青年更难离开“安稳区域”创业闯拼,这更会直接影响社会的整体经济活力。政府若能从这角度思考问题,则应明白退保不单纯是“社福开支”,更是推进社会经济改革不可或缺的进攻环节。

与其再在穷枝末节之上大耍各种花拳绣腿,政府应该尽早再次重检退休保障制度,填补“第一支柱”(公营退休金制度),做点实质功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