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满“意料之外”的占领审讯 折射历史偶然性

撰文: 评论编辑室
出版:更新:

在某个意义上,“占领中环”从来没有发生。戴耀廷、陈健民和朱耀明的剧本虽有彩排,却没有依时、按地、照计划演出。甚至乎,那场浩浩荡荡的占领运动,亦不完全由学生或社运领袖指挥。
连日来的占领者审讯,不少人提及事态发展乃“意料之外”,仿佛在提醒香港人历史的偶然性,非谁能掌握的规律。

占中九子被控煽惑他人作出公众妨扰等罪,近日在法院审理。陈健民在庭上指出,除了开始日期提早及地点改变外,占领运动的组织方法和参与者组成也异于原初计划。占中三子原意是播放平静音乐,鼓励禅修,并预算参加者是曾签署意向书的3,000人。惟最终参与学生拒绝坐着被捕,宁动员守住“要塞”,参加人数亦远超10,000人 。

连日审讯可见,占领发起人原以为能掌握运动发展,后来才发现并不可能。部分人的态度较为冲动,希望行动升级;部分人不听指示,拒绝退场。不但三子号召能力不够,连学生领袖亦不见得能控制局面。大众记忆犹新的是,“拆大台”是很多占领者的口号,不少人甚至自发到旺角和铜锣湾占领街道,以示不听金钟的指挥。

始料不及,并非说项之词;占领九子的刑事责任,法庭自会作出裁决。然而,香港社会若不从中累积智慧,只会令这场运动白费。

“占中三子”(从左至右)朱耀明、戴耀廷和陈健民。(资料图片)

占中运动错估形势

占领运动之所以不如人意,因为发起人有很多想当然耳的假设。由民间商讨日到预演,莫不假定参加者温和而理性,亦没有全盘考虑其他可能,例如大批市民加入、警方不作为等。以结果回看,足见发起人错估民情,亦误判了政府取态。后来的自决和港独风潮,及政府连番出手,更是数之不尽的“意料不及”。

某个角度看,可以说他们缺乏远见。但想深一层,根本没有人能具备这种远见,毕竟没有人能准确预测人类的选择。只有上帝,才可能预知亚当和夏娃会吃下果子;凡人如你我,永远都没有这种能力。我们的社会科学推论,以统计学模型或科学方法,只能尝试解释过去和预测将来,而不一定准确。

控方所呈影片,见戴耀廷在9月28日凌晨正式宣布“占领中环正式启动”。(林乐儿摄)

社会领袖需视野及识见

把握未知,或许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欲望,所以我们或多或少,也相信历史发展的必然性,例如期待无产阶级会团结起来,或认同自由民主将是历史的终结,不一而足。惟如斯欲望,亦令我们忘却自身的局限,低估人类历史的偶然性。

事实上,政治理论多以理性选择为基础,忽略人类感情用事的一面。再多的推算,计划都可能赶不上变化。而且,从博弈理论角度看,每个人的选择都受其他人的选择影响。社会运动牵涉层面之多,示威者、领袖、政府官员等的每一个选择,都可能改变其他人的选择,从而改变事态发展、改写历史。

但“世事难料”并非借口,让我们诉诸虚无主义,甚么都不做。相反,社会要考虑及认知的是比以往更多,包括认知自己的不知。站在历史面前,人人都得谦卑承认,前方轨迹不限于一两种。所以,我们要有保守的心态,提防如意算盘也会有走样的危机;但与此同时,我们亦有乐观的理由,在局限之中仍然不排除其他出路。意欲带领社会前行的领袖和从政者,更须时常自我反诘;过于自信,或会辜负众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