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奴】公屋家庭“屈蛇”力拒逼迁 政府执意漠视富户困境
房委会去年推出新公屋富户政策,藉修改住户的入息及资产限额,以图从更多“富人”手中收回单位,加快公屋流转速度。最新数字显示,有更多公屋富户选择删除家庭成员户籍,从而避过迫迁。不过,即如“富户”,也非大富大贵,未必能够在炽热的私人房屋市场安居,故有公屋家庭成员在删除户籍后,继续“屈蛇”居于原址。富户所以无所不用其极、铤而走险,归根究柢,实源于房屋市场失衡,政府无道德理由迫使公屋户进入私人市场,要他们面对楼市狂涛。
房委会在去年10月实施新富户政策,公屋户的入息及资产,分别不得超过限额的5倍及100倍,同时不可持有在港住宅物业,否则须交回单位。为此,有公屋户不惜剔除家庭成员户籍,据房委会最新数字,今年首两季共录得22,900宗删除家庭成员户籍个案,当中第二季的数字(13,500)更超出去年同期(9,400宗)44%,可见新政策安排影响甚大。不过,所谓剔除户籍,太多只是从文件上剔除,该人实际上仍于原址“屈蛇”,房委会资助房屋小组主席黄远辉亦承认不能排除有此情况。
“屈蛇”有错?
表面上,富户非法“霸占”公屋资源,似是难辞其咎,有论者甚至将上述富户视作基层人士上楼无望的帮凶。可是,私人房屋市场风高浪急,纵然富户的入息及资产较上限为高,却不见得较一般公屋户容易找到安身之所。
事实上,楼价持续高企,富户穷尽资产亦未必能够购买住宅单位;即使勉强上车,亦须为负资产风险担惊受怕。另一方面,租住单位月租动辄逾万,且缺乏租住权保障,即为富户亦会感到负担沉重。另外,公营资助出售单位(包括居屋、绿置居等)长期供应短缺,故富户根本无从选择,只好设法留在目前的居所。至于“守法”的富户,必须牺牲部分家庭成员户籍,而当中包括不乏初出茅庐的年青一代。时下㓥房租金可达六、七千元,他们的财政压力可想而见,更遑论累积财富以改善生活。
其实,公屋“屈蛇”并非新事,住户出此下策只为情非得已。举例说,不少公屋二代苦于未能负担私人住宅,在婚后仍须与配偶同住于父母公屋内,无奈“蜗居”之余,更对彼此生活造成诸多不便;同时亦囿于入息上限,入住配偶不能加入公屋户籍,从而惨成“犯法”之徒。
诚然,有人认为,社会上下同样面对居住成本过高的问题,不能因此合理化富户“滥用”公屋的行为;然而,何之为“滥”,应随社经状况而定,根本没有牢固定义;比如说,“住公屋”曾一度沦为污名,但在数十年过后却为人趋之若鹜,证明公营房屋的社经特征并非铁板一块。既然稍有能力的住户亦未能负担私楼,政府务必须要正视“富户”的房屋需要,而非“赶尽杀绝”。
与其挑起矛盾 不如务实行事
平情而论,公屋政策的原意,固然非照顾城中巨富的住屋需求,但当房屋市场极其扭曲,稍有能力的人都无所适从的时候,所谓“富户”千方百计留在资助房屋内,便是人之常情,政府不具理由强行迫迁。更重要的是,公屋富户多年来除累积了资产,更建立了稳定的居住环境;政府一直漠视住屋权的重要,执意认为公屋只为福利,以致毫不介意破坏公屋户的稳定居住环境,将稍有能力者“递解”至置业市场内,这种思维必须修正。照顾基层人士住屋需要固然重要,惟政府毋须从安居者手上回收房屋资源,造成不必要的对立。当务之急,是从速增加公营房屋供应,以及发展健全的租住阶梯:实施租管规限私人居务市场,同时增建中产公屋,增加中产市民的租住选择。
相关文章:
【适足居住权.倡议(一)】照顾夹心阶层选择权 增建中产公屋
【租务管制.倡议(一)】公屋上楼无期 政府须介入私楼租盘
【租务管制.倡议(二)】干预市场、反增空置率? 破解四大疑虑
【租务管制.倡议(三)】避免弄巧反拙 该如何限制租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