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涌因港珠澳大桥“沦陷” 规划不周或引发“光复行动”
遍地垃圾、巴士站人龙延绵、食肆一位难求……不少人形容,东涌在刚过去的周末犹如沦陷。“全拜港珠澳大桥所赐”,居民甚至要到市区暂避。
大桥开通初期牵起热潮,或许是正常之事,新鲜感过后有望缓和。但与此同时,东涌“沦陷”反映当局顾虑不全,低估内地旅客带来的冲击,光复行动有可能在东涌上演。
东涌接近港珠澳大桥人工岛,游人可乘B6巴士线往返两地,其东涌巴士站设于东堤湾畔广场,即巴士总站旁。在刚过去的星期六、日,大批内地旅客在B6巴士站排长龙,甚至延绵逾百米,有如在东涌市中心以人墙封路,令居民不满。
更甚的是,不少民众投诉区内遍地垃圾,例如弃置胶水樽。而且店内食肆本已不多,大批内地旅客出现后,有居民感慨连“一餐安乐茶饭”也没有。东涌居民除了在网上发声,亦有不少人打电话到电台节目,怨声载道。
交通配套只能解决部分问题
要对症下药,先要知道问题成因。新开通的港珠澳大桥吸引大批内地客访港,按照原本规划,他们应可乘搭直通车来往香港各区,或由旅行社安排旅游巴上大桥,惟近日供不应求,以致大量旅客在东涌轮候B6巴士。正如旅游业界有声音提出,只要增加直通旅游巴,即有望疏导内地客到香港市区,减轻东涌压力。而身兼立法会议员的东涌南区议员周浩鼎亦提出,将B6巴士站搬到其他位置,令旅客不会再聚集在区内市中心,可减少对居民的影响。
固然,改善交通安排有望消除人龙,但这只能解决部分问题。东涌逼爆既是交通配套不周之果,同时暴露出规划漏洞。
东涌出现的内地旅客,最少可分为三种。第一种是旅行团,他们与香港旅游业界有沟通机制,能控制人数及预先安排旅游巴,让内地旅客到迪士尼、昂坪等地方观光;第二类是半自由行,他们经旅行团到达东涌后没有具体行程安排,反而让团员自由活动;第三种为自由行,是更加难以控制的。
由此可见,增加直通巴和搬迁B6巴士站,只可以疏导部分内地客;若然半自由行和自由行旅客以东涌为目的地,即使从交通入手,仍无助根治困局,特别是东涌超负苛的问题。在短期之内,部分食肆、药房等商户或可受惠于人流上升,但长远而言必然对东涌居民构成不便,影响民生。
发展旅游不可偏废民生
这种现象,不是未曾出现。2012年最先出现“光复上水”行动,及至2015年又有“光复元朗”和“捍卫沙田”,莫不以内地客扰乱民生为由,号召民众“赶客”,甚至对内地游客动粗。上水等几区在地理位置上靠近深圳,对内地人而言,不论买日用品或走水货均非常方便。同一道理,港珠澳大桥开通之后,中山、珠海等地居民要前往东涌只需一两小时,令东涌一下子成为最前沿的“边境区”。若然区内日用品变得抢手,甚至出现游客阻街的情况,排外组织和居民或会酝酿“光复东涌”行动,这对业界、香港形象以至内地游客都非好事。
数据方面,港珠澳大桥在11月4日录得逾10万人次出入境(约55,000人次入境),但车流量只得原本估计的三成,足见当局预算失当,以为港珠澳大桥能便利两地人工作或生意往来,现实却成为内地客踏足东涌的最快捷途径。待东涌承受不住,才花两三年时间推出补救措施,只怕为时已晚。
参考上水和元朗区的例子,原意为疏导需求的新田购物城今年2月开业,惟至今未见成效,反映购买日用品为主的不过夜内地客不易管制。考虑到东涌有步上水后尘的风险,当局应该汲取近日的经验,及早检讨安排并部署全面规划,确保港珠澳大桥能便利中港民众往返的同时,不会影响东涌居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