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城街市选址该何去何从? “南北均建”才是上策
天水围居民一直饱受高昂物价的煎熬,原因为区内街市一直由领展垄断经营。曾高调宣称领展问题为港府施政“三座大山”之一的特首林郑月娥,终于在最新一份施政报告落实在天水围兴建公众街市,回应社会多年诉求。不过,官方在近日公布选址,宣布将于天水围南部西铁站附近地段兴建,引来一轮热议︰有意见指政府方案未能照顾区内全体市民需要;同时,有民间团体则倡议政府改划天水围北部的榄球场作街市。其实,天水围南、北所面对的街市困局,岂是兴建单一街市能够解决?政府若希望彻底地解决围城的民生问题,在南、北两方均兴建公营街市才是良策。
政府方案“有力未尽”
天水围街市问题严重,相信毋庸置疑。区内一般以天华路分界,南北两方共居住了超过280,000人,却只有五个街市,当中四个为领展辖下,一个由房署外判管理;在领展“垄断区”,“买𩠌”物价昂贵,有调查指当区物价可较湾仔高出15%。故此,区内居民极望兴建公营街市,为区内私营街市引来竞争,平衡区内物价。
政府已落实于天水围兴建公众街市,并拟选址天水围南部港铁站旁的天福路路段;当中,详细方案有二,其一是道路上盖方案,在不影响路面行车的状况下,于天福路加建上盖空间;其次为车站广场方案,天福路内两条行车线将永久封闭,并与旁边土地一并发展街市用途。两者各有优劣,前者虽然对交通影响较小,但街市面积亦相对较小,同时造价较高;后者虽能容纳更多摊档,成本效益较高,但却严重影响道路交通,特别是天福路为接驳市区的重要道路,影响极为深远。
不管最终方案如何,只怕官方计划未能制衡私营街市。理论上,若然政府期望增建街市能抗衡领展,新街市必须具一定规模,且位置便利;若相反,恐怕不能为居民在日常消费上提供替代选择,市民依旧须要诉诸邻近的领展街市,继续“挨贵𩠌”。
然而,官方计划预计只能提供80至150个档位,与香港整体公营街市的平均档位数目(184)甚有距离;加上,计划选址位于天水围南部,虽然邻近主要交通汇点,仍然与天水围北居民相距十数分钟车程。故此,新建街市能否为区内私营街市带来足够竞争,仍然存疑。
民间方案未有共识
另一边厢,民间团体一直讨论区内公营街市选址问题,并且聚焦于数个具潜力的选址,包括天秀墟、女童军活动中心、食环署车厂及邻近临时停车场、九巴巴士厂,与及天秀路公园旁的榄球场;天水围民生关注平台更于上月正式向城规会申请改划榄球场作公共用地,希望政府能于该址上兴建综合大楼,提供大型的公营街市及康乐设施。该团体解释,考虑到交通、地段面积等因素,首数项的选择较不理想;加上位于天水围北的榄球场的使用者以中产为主,非本区居民,故重新发展为最好选择。
诚然,榄球场面积逾过万平方米,且位于轻铁站附近,绝对适合发展大型公营街市;惟须向榄球设施“开刀”,便立刻惹来体育界的反对。平情而论,若然有其他的地址选择,根本毋须将居民需要与体育发展对立。该团体亦明了体育发展的重要性,故希望政府能在收回土地前,先为榄球会觅地以作搬迁。可是,选址需时,以上倡议只会继续拖延区内公营街市发展的进程。
单一街市未见可能 南北各一才是出路
当政府方案规模未能抗衡现时领展霸权,民间方案亦极具争议,那么公营街市选址应何去何从?或许思考方向不应囿于发展单一公营街市。事实上,不论南北,天水围的不同角落都有发展街市的需要︰在天水围南,自从天耀街市于两年前结业,南部街市就只余天盛、天瑞;在天水围北,居住了接近两万人的天晴邨更是一直争取街市未果。
与其执意在某一地点兴建大型街市,倒不如分散投资,在天水围南北分别增建全新的公众街市,更充分地照顾区内居民需要之余,同时亦更有效为区内街市带来竞争,彻底调整各个领展街市内的价格水平。事实上,民间讨论过的选址均十分适合发展作北部街市,当中以女童军活动中心及天秀墟尤甚。前者碍于面积细小(4,830平方米),一直未被采纳,但若然围城南北均建公众街市,该址未尝不可。
另外,天秀墟更应被优先考虑,皆因该墟市功能一直为之诟病,目前堪如“虚市”,场内吉铺众多,人流亦十分稀少。诚如民间团体所虑,天秀墟交通相对不便,距离轻铁站数分钟路程;不过,相较天水围南,天秀墟的位置对天水围北的居民绝对更为方便;加上,天秀墟的失败亦和政府只许墟内出售干货的安排有关,若发展成干湿货均备的街市,绝对不会重蹈覆辙,并且能照顾市民所需。
配合政府的原来方案,在天水围南北均建公营街市似乎颇为可行。诚然,分散发展需要更大的财政投入;但天水围街市困局已辗转数十年,政府绝对有负任为区内市民舒困;既然林郑决心解决问题,就必须彻底根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