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大、中大开办资助幼教学位课程 幼师学位化指日可待?
2015年《免费幼稚园教育委员会报告》(下称:报告)建议政府要求幼稚园教师须持学位才可以入职。但过去七年,只有香港教育大学开设五年制幼儿教育资助学位,而且每年收生不超过25人。为应时变,港大及中大先后宣布于2019/20学年开办资助幼教学位课程,有望改变供不应求局面。这无疑是正确一步,长远而言,政府还应推动落实幼师学位化,并尽早推出幼师薪级表,保障幼教质素及权益。
委员会倡幼师学位化 资助学位供不应求
教育局在今学年(2017/18)起实施免费优质幼稚园教育政策,幼稚园师生比例由原来1:15提升至1:11,新政进一步推高幼师人手需求。增加教师后,社会更期待教师质素改善,政府推动落实幼师学位化,足孚众望。
然而,目前只有教育大学开设幼教资助学位,取录人数在过去七年间只徘徊在13至24人。相对每年至少有一千多人将其放在大学联招的 Band A 位置(首选三项志愿),学额明显供不应求。供求失衡同样反映在收生成绩,教大幼儿教育学位2017年的入学平均成绩为22分,高于可兼教中小学的中文教育学士(21分),已非坊间所指的“水泡科”。这同时也反映,或有成绩理想、有志投身幼教行业的申请人因学额不足而无法入读。
未能考入资助幼教学位的学生,则须报读学费昂贵的自资学位或文凭课程。但这条路并不好走,部分自资学位课程须完成相关高级文凭课程才可报读,认受性却不及资助学位;不同课程的教学质素参差,学生付出的时间及金钱也未必得到合理“回报”。因此,成绩较佳的学生可能被迫放弃“幼师梦”,选择八大的其他资助学位课程,对社会及学人个人而言,殊属可惜。
港大、中大应时而变 或为幼师学位化带来希望
幸而,港大与中大先后决定最快在2019/20学年开设资助幼教学位课程,除有望扭转学位供求失衡,亦有助推进幼师学位化。其中,港大教育学士(幼儿教育及特殊教育)首年将收生15至25人,中大教育学士(幼儿教育)则为18至22人。待课程资历获确认,学生毕业后可向教育局注册为幼稚园教师,及向社会福利署注册为儿童工作员及幼儿中心主管,同时亦符合成为幼稚园校长资格。
但幼师全面学位化亦不可急于求成。由于多年来欠缺资助幼教学位,业界需要一定的过渡期,不宜一刀切要求所有幼师必须取得学位才可执业。在这过程中,学院应相应增加资助学位课程,以支持逐步提高持学位资历的新入职教师比例,并及时以提高学券金额等方式支持现职幼师提高学历。
政府应尽快落实幼师薪级表
政府推动幼师增质增量,同时也应适切回应业界的合理权益诉求。业界认为,现行的建议薪酬架构无约束力,幼师薪酬或在薪金最低点徘徊,致其流失率一直偏高。
特首林郑月娥在其竞选政纲表明会确立幼师薪级表,首份《施政报告》亦表明会“探讨设立幼师薪级表的可行性”,教育局长杨润雄在本年一月表示,将以三年时间检视幼师薪级表是否可行。局方应细察业界意见,订立适切方案,莫让前线教师一再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