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库一年告急七次 红十字会该如何对症下药?
血库近年经常传出“告急”的消息,仅在过去一年便出现了七次存量严重短缺的情况。去年有169,932人成功捐血,平均每日只有约465人,与每日目标1,100人的距离甚远。虽然红十字会有举办不同的活动,鼓励市民捐血,但捐血站数目不足、服务时间短仍然是减低市民捐血意欲的一大死症。若要培养市民定时捐血的习惯,方便的配套措施则是关键因素。只有增加捐血地点、延长服务时间,才能长期维持血液供应稳定。
人口老化 全港对血液的需求上升
输血中心行政及医务总监李卓广医生指出,人口高龄化、慢性疾病和癌症患者增加、手术愈趋复杂、器官捐赠和移植手术增加、地中海贫血患者寿命延长等,均导致本港血液需求上升。不过,本港近年的捐血成绩一直未如理想,去年的捐血人次更由2016年的328,318人减至2017年的312,972人,跌幅达5%。虽然去年有70,000多名不获接受的捐血者,但市民的捐血意欲较从前低,已是不可否认的事实。
非港人抗拒捐血 不便捐血配套减低捐血意欲
捐血人次下降,并非因港人“冷血”,以今年2月发生的大埔车祸为例,市民得悉车祸急需大量血液急救后,翌日多个捐血站均出现人龙,更有大约2,200人登记捐血,反映市民乐意尽公民责任。但为何平时捐血数量却少之又少?归根究柢,是捐血服务的配套不足所致。
捐血站的开放时间一直为人诟病,除了旺角捐血站在平日开放至晚上9时30分外,全港各区捐血站每天晚上8时前已经关门,而且周末时更非全部捐血站都提供服务,以致上班族需要留待周末去捐血,显然不是以方便市民为首要考虑。加上,只有少数地方才有捐血站,不少市民需要牺牲假期、特地到某一区才能捐血,才是市民甚少捐血的主因。
“方便”是鼓励市民捐血的关键
若要培养市民定期捐血的习惯,红十字会便需要改善现有的捐血配套措施,为市民提供方便的捐血服务,才能有效提升本港的血库存量。 若要方便港人捐血,延长捐血站的开放时间是必要的,但红十字会亦需增加捐血地点。除了在更多地方设置新的捐血站外,同时也可考虑增加流动捐血车的数量。流动捐血车停泊地点亦具弹性,而且能到全港各个商业区、屋苑,方便上班人士、家庭主妇和退休人士捐血,“落区”更有助红十字会推广捐血服务,鼓励与捐血站距离较远的市民捐血。当然以上的措施亦需要政府的配合和援助,如增加对红十字会的财政援助等。
捐血服务的不便对市民捐血意欲有一定影响,红十字会应尽快正视问题,对症下药,当务之急便是改善现有的配套,增加捐血地点及调整捐血站的开放时间,方便捐血者,塑造培养市民捐血习惯的先要环境,维持香港血液供应的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