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障碍】轮候服务时间最长平均可达三年 政府须提供长远支援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指引,认知障碍症(脑退化症)(Dementia)虽主要出现在老年人口,但并非衰老的正常过程。它会令患者的记忆、思考及行为能力衰退,阿茨海默氏病(Alzheimer’s Disease)是其最常见的病症之一。近年政府数字显示,香港有估计5至8%的长者患上认知障碍症,而按本地学者研究估计,2039年数字将升至11%。认知障碍症将成公众健康不容忽视的威胁,惟政府现时支援政策仍须改进,有待长远规划。
认知障碍症成全球忧虑 潜在威胁不容小觑
认知障碍症是一种综合症,影响记忆、思考、定向、理解、计算、学习、语言及判断力。该症体征和症状可分三阶段,逐步发病,早期征状包括健忘、在熟悉的地方迷路等,容易受到忽视。据世卫资料显示,全世界约有5000万认知障碍物症患者,每年新增病例1,000万,即每3秒便有一宗确诊个案。认知障碍症是长者残疾及依赖他人的主要原因之一,故疾病不但影响患者,对照顾者及家庭亦造成巨大压力。
香港亦有不少长者患上认知障碍症,且情况有愈加严重的可能。在2015/16年度,医管局精神科专科接受护理服务的认知障碍症患者约12,000名。按医管局2017年估计,全港约有5%至8%长者患病,80岁以上的患病率则估计达20%至30%。香港中文大学内科及药物治疗学系(医学院)余浩欣博士等学者曾研究,推测2039年数字将达11%或333,000人,较2009年人数(103,000人)增逾223%。香港社会老化情况严重,相信患者人数确将会有一定增幅。
政府态度保守 先导计划杯水车薪
现时政府有相关方面支援,但仍有很大改善空间。医管局提供相应住院、门诊、日间复康训练、社区支援等医疗服务,社会福利署亦透过受资助安老院舍、长者日间护理中心/单位及长者中心提供支援服务,包括住宿照顾、日间护理、社区照顾及照顾者支援服务等。
但是,现有服务不足以应付日增的社会需求。2015年数据显示,医管局老人精神科专科门诊诊所新症的轮候时间中位数为11星期,而按2016年数据显示,入住津助/合约安老院舍及获受资助长者日间护理中心/单位提供服务的平均轮候时间,分别是36个月及10个月。
为了回应社会诉求,2017年政府推出为期两年的“智友医社同行”长者认知障碍症社区支援服务先导计划,由新界东、新界西、九龙东及港岛东4个医管局辖下区网,及16间位于沙田、大埔、将军澳、观塘、东区、湾仔、屯门及元朗区非政府机构的辖下长者地区中心,合作提升有关认知障碍症的服务,增强对患者及照顾者的社区支援。
但是,患者需要的并非短短两年的服务提升。香港人口老化问题严重,2016年中期人口统计结果显示,长者人口已占总人口16%,预计到2041年将占逾30%。而长者为认知障碍症的高危人群,发病率不低,而且成因未明,人人皆有机会患病,对香港社会长远而言是个不容忽视的公众健康危机。更重要的是,认知障碍症护理专家及社工Freek Gillissen表示,患者需要的是熟悉、友善的生活环境,尽可能保持活跃的社区生活,待病情恶化才安排其入住院舍接受全面照顾,才是最好的治疗。
本地认知不足 政府须学习他国
现时香港有关教育仍未见普及。东华三院曾于2015年访问逾千名长者,发现有超过60%受访者对认知障碍症认识不足;香港耆康老人福利会在2013年亦有进行“在职人士对长者脑健康的认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过半受访者对认知障碍症有错误认识。对疾病认识不足,除了有很大机会延误诊症(因初期病征并不明显),更无法建立正面乐观的态度面对患者,加剧患者病情及令照顾者压力。
英格兰、日本、荷兰等地已有进取策略面对认知障碍症,例如荷兰当局在2013年推出为期八年、名为“Deltaplan Dementia”的计划,投放8,500万欧元以寻求应对方法;此外,政府亦与阿兹海默症协会发起“认知障碍症友善社会”运动,推动全民认知普及,建立友善社会,为患者提供最佳治疗。香港政府实应参考外国先例,推进有关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