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像奖2018.观点】欧铠淳入围揭明星制丑态 港府应遏止垄断

撰文: 香港01
出版:更新:

第37届香港电影金像奖的入围名单于本月初出炉,其中“最佳新演员”一栏备受争议,因游泳选手欧铠淳竟凭六句对白入围,与多名大热人选竞逐这个奖项。这个入围名单正正揭示了香港电影界缺少新人的问题,追本溯源,问题可以归因至电视台沿用多年的明星机制。文化产业本应多元发展,不应受制于某电视台的机制,而政府也不可对垄断视若无睹。

欧铠淳在《春娇救志明》的演出,只是客串性质,但意外地得到一个提名。(剧照)

香港电影金像奖的“最佳新演员”入围名单包括《小男人周记3之吾家有喜》邓月萍、《杀破狼.贪狼》陈汉娜、《黄金花》凌文龙、《蓝天白云》梁雍婷及《春娇救志明》欧铠淳,其中陈汉娜和梁雍婷皆被视为大热人选。25岁的本地泳手欧铠淳去年首次参演电影,她在《春娇》一片中饰演一名在西环码头踩电动独轮滑板的少女,整幕戏约有五分钟,但她的特写镜头就只有数十秒,而她与男主角余文乐更只有六句对话。

欧铠淳入围“最佳新演员”惹来不少争议,有人认为她的戏份极少,发挥也不见得精彩,更质疑金像奖是不公平的“小圈子选举”;事实上,连欧铠淳也回应自觉不值提名。有论者不禁提出疑问——连欧铠淳也能入围,这是否代表电影界欠缺新星?

香港电影界缺新星  源于大台明星机制

香港有不少电视新星,因为电视界龙头无线电视(TVB)每年都“出产”很多明星,仅计算各大选美盛事,动辄便能产出十多位明星。然而,反观电影业,鉴于从事电影的前景不明朗、收入不稳定等因素,吸纳不到新人入行,是以本地的电影新星不多,要靠很多电视明星,甚或模特儿充当“新人”,投身拍电影。

+7

不过,不少电视明星都宁愿留在电视台安稳地发展,不愿走进电影界。现时大部分的电视明星都是在TVB出身,而TVB采用垂直式管理的明星机制,不容许自己的明星员工参与其他公司的影视作品。再者,TVB不以发展电影为旨,除非明星员工不与TVB续约,否则难以参演电影。

垂直式管理的明星机制,指明星由产生到发展的过程都是由同一间公司安排,公司掌握着明星的“生死大权”。其实远至以前的荷里活,近至现时的香港影视业,都以这个机制不停“制造”明星。明星机制强调明星的个体,电影、电视剧,甚或音乐等媒介都只是辅助的商业工具,借之获得更多的观众和利润。明星机制更可以借助明星的个人魅力,使影视作品更流行。

无线每年盈利亿亿声,除了开源,最重要是节流。

以TVB为例,TVB会以选美、歌唱比赛和艺员训练班吸纳有志者;经过培训后,公司会为他们安排经理人,作为中间人和保姆的角色,帮艺人接戏、接活动。不过,由于经理人受雇于公司,所以并没有太大的决定权,无法决定艺人的形象和发展路线,他们须以公司的利益为依归。而公司会要求艺人昼夜工作,以流水作业的形式出产大量作品,美其名可以让他们锻炼演技,但事实上就是剥削员工,降低成本,以达到利润最大化。公司不断生产大批艺人,同时亦要顾及他们的利益和感受,举办不同的颁奖礼“分猪肉”,借奖项肯定他们的努力和付出,让他们看到在公司也能发展到演艺事业,表面上照顾了大多数人的利益,但实际上是想他们互相制衡。

在明星机制之下,明星成为了公司的重要生财工具,一旦明星想自主地发展,就要走出大台的舒适区。以乐瞳为例,她在收视和反应都不错的《平安谷之诡谷传说》中饰演牛屎妹一角,虽然造型又黑又丑,但她的演技就备受观众赞赏。不过,原来她早在上年已经离开TVB,这部电视剧是她在TVB的告别作。她在大结局播出后接受《香港01》访问,坦言在TVB多年的发展和际遇都未如理想,确实感到意兴阑珊,所以才决定离开大台往外闯。她说她不甘于变成“甘草”,觉得自己能多方面发展,跳出大台或会有更多发挥机遇,例如拍网剧、做节目主持、客串电影等等;她更指出:“如果喺TVB,呢啲机会真系排队都未轮到我。”

乐瞳演活牛屎妹一角。

可见,TVB一方面生产了很多明星,却同时限制着他们的发展。在TVB内表现不错、有实力的演员比比皆是,只是公司一方面不太发展电影事业,又不容许他们参与其他电影公司的拍摄,因此一众明星员工(包括新人)都难以在合约下进军电影界。

26岁的梁家辉凭《垂帘听政》成为金像奖最年轻的视帝。(电影《垂帘听政》剧照)

事实上,不少明星离开TVB后的发展更好。回望过去五年的金像奖,在五个最佳男主角得奖者中,有四人都是从TVB的艺员训练班出身,包括林家栋、郭富城、刘青云和梁家辉,他们大多都是在离开TVB后才能大展拳脚,例如郭富城在当红前只是TVB的三线艺员,未获重视,直至他得到台湾知名经理人赏识,发展歌唱事业,同年推出首张国语大碟,因而当红;梁家辉在艺员训练班期间,被选中演周润发的打手,完成训练班后因做事不守规矩被赶出TVB,随后他被知名导演李翰祥邀请拍摄《垂帘听政》,成为金像奖历史上最年轻的影帝。

大台垄断 政府懒理

诚然,有些新晋电影演员既会拍电视剧,又会拍电影,但为数不多,而且名气也及不上大台新星。《骨妹》是澳门导演徐欣羡执导的剧情电影,由梁咏琪、廖子妤、余香凝主演,去年年头于港澳上映。这是梁咏琪产后复出的第一部电影,也是余香凝在演艺生涯中的第一部电影。廖子妤、余香凝凭借《骨妹》分别获得上一届香港电影金像奖的最佳女配角提名和最佳新演员提名。在2014至2017年间,她们都曾在港台电影和ViuTV拍电视剧,为什么在电影上映的时候还是寂寂无名?原因显而易见,试问当今还会有人看TVB以外的电视剧吗?相信少之又少。

《骨妹》两位演员廖子妤、余香凝分别入围最佳女配角和最佳新演员。(江智骞摄)
+3

大众以“大台”讽刺TVB,可见其垄断之严重。无他,TVB采用垂直式管理的明星机制,可以为公司赚到很多钱,电视台资源多了,自然可以办更多活动宣传剧集。政府虽在2014年发出两个免费电视牌照——ViuTV和奇妙电视——目的是藉竞争提升电视质素,但两个台不过是NowTV和有线宽频的“分台”。再者,观乎两个新台的表现,ViuTV纵偶有佳作,惟仍然未能与大台抗衡;奇妙电视更俨如二十四小时财经资讯台,在黄金时间也只播放旧韩剧,难寄厚望。

政府在制定电视广播的政策上一直甚为被动;然而,除了奇妙电视外,各个持牌电视台都利用大气电波播放节目,而大气电波属公共资源,关乎公众利益,政府理应阻止一切垄断行为。

奇妙电视于2017电视节目欣赏指数调查的排行第尾。(资料图片)

在1920年代至1950年代其间,美国荷里活有好几间大型电影公司掌控整个荷里活的制作、发行、放映等,建立出垂直式管理的连锁体系,垄断市场;有独立电影公司不满,遂向法院提告。最终,在1948年,美国最高法院根据《反垄断法》决议,裁定大型电影公司必须将旗下的连锁电影院售出,正式终止古典荷里活时代的垂直管理垄断系统。

竞争事务委员会主席胡红玉(左)认为竞争条例有效。(资料图片)

其实,香港也有类似的法例对付市场上的垄断行为。立法会在2012年通过《竞争条例》,防止大公司支配市场,削弱本地市场的竞争形势。然而,各地对“反竞争”的定义和处理方法均有不同,例如香港的《竞争条例》聚焦于私营企业,原则上不处理政府和法定机构的经济及商业活动,也不会重组已存在垄断情况的行业市场结构。因此,《竞争条例》能否有效遏止垄断情况,依然存疑。

社会上有不少声音,要求有权选择电视台和电视节目,为此,政府只以多批出两个免费电视牌照作回应。不过,两个新台的制作班子与NowTV和有线宽频原本的无异,又如何能为观众带来更多选择?面对大台的垄断,政府敷衍了事,没有打击其垄断行为,变相就是助长了这股垄断歪风,间接令电影和电视圈不能均衡发展。

总而言之,电视台拥有较多资源和空间培养演艺明星,但TVB霸权式的发展和垄断,限制艺人发展空间,变相不利影视界整体发展。要打破困局,就要先打破TVB垄断,让艺人有更多议价空间。由于垄断牵涉公众利益,政府理应带头打破垄断,莫再以沉默应对,助长歪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