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01观点】开放数据 勿只眼看创科 更要用来监督政府
政府上周五(12月15日)公布《智慧城市蓝图》,绝大部份内容也在施政报告和政策局的计划提及,并非石破天惊。《蓝图》的目标是增强城市竞争力、促进创新、推广科技普及、环保安居,方向正确,政府已落实部份范畴,例如快速支付系统,以及STEM教育。然而,观乎整体布局,政府推动创科,主要目标侧重经济发展,但对于减少政府塞责的深层次问题,以及平衡个人资料保障方面,着墨明显不足。
要达成智慧城市,开放数据、方便高效、资料保安,三者不能偏废,政府需要找出最理想的平衡点。政府提供大量公共服务,本身收集大量市民数据。《蓝图》建议开放更多公私营机构数据,并在医疗、运输和教育界别先行,促进科研创新。
创科业界一直狠批政府欠缺推动开放数据的决心,窒碍企业发掘新业务,《蓝图》的建议希望一洗陋习。更重要的是,公开数据的目标不应限于推动科创,更在于加强市民监督、政府问责。可惜这并非《蓝图》订下的目标。
【施政报告.观点】停留科技应用难有作为 资金硬件外的有利条件
官员需要去除一大心魔:公开数据,人人可以整理分析,只会揭发政策错漏,惹来更多麻烦。此等思维早已不合时宜。民众多了表达意见的渠道,必然会对政府表达更多不满。如果政府有错,关上数据也不会平息怨气,相反,当痼疾被揭,只会带来更大民愤。政府何不及早公开数据,集思广益,官民合作解决问题?
智慧城市讲求政府问责、开放、透明,也体现于对个人资料的保障。我们提倡政府开放数据,同时要鼓励个人愿意分享资料,如同政府进行人口普查时,希望市民合作,如实回答。这需要政府严格执行去除身份(de-identification)的步骤,而且搜集个人资料必须合乎规例。顾问报告列举国际组织的建议,值得参考。私隐专员公署也必须监督资料匿名化是否充份。
【01倡议】搞Airbnb犯法 其他共享平台都走唔甩 咁点鼓励创科?
另一个范畴,是公共服务电子化。政府2000年推出电子证书,但普及率偏低,至今除了在报关之类的商业服务较常用外,其他个人服务则乏人问津。因此,政府计划在2020年落实单一数码个人身份,市民能以单一的数码身份和认证进行政府和商业的网上交易。这是一大进步,既改进电子证书的问题,又整合散落在各个政府部门的帐户,市民可以用一个名称和密码就登入不同部门。
一些地方正在或者已经实行电子身份,例如爱沙尼亚、新加坡、中国内地,香港紧随其后。港人担心当生活愈来愈电子化,个人资料会否更易泄漏。爱沙尼亚在今年9月初公布电子身份系统有保安漏洞,有机会不用实体卡和编码就可进行签署,被黑客盗取个人资料或者令合约失效,需要停用两天修复。
【01倡议】创科基金科技券帮助有限 初创企业最需要的是拆墙松绑
电子身份在香港仍未普及,港人暂未深入关注彼邦事情,但类近的事情并不陌生,今年3月载有选民登记资料的手提电脑失窃,至今仍未找到疑犯,上月初也有旅行社的电脑被黑客盗取客户资料。纵然政府在《蓝图》承诺会提升政府网络安全能力,创新及科技局局长杨伟雄也回应电子身份不会存在网络太久,无需担心资料被滥用,但一般市民对数码化存有忧虑。既然如此,在追求更高的保安技术之余,政府应该联同学校、媒体加强资讯保安教育,附以法例监管。
政府有无穷诱因推动创科,因为会带来经济收益,增强城市地位。不过,政府似乎没有同等的意志,运用数据监督政府自身,促进社会公义,同时确保市民在政府和私营部门的资料获得保障。要政府自我约束甚难,媒体、议会和公民社会必须加紧鞭策,要求政府设立《档案法》、《公开数据法》、改革私隐条例是一途,民间普及资讯保安知识是一途。双管齐下,达致以人为本的智慧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