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报告说改革

撰文: 评论编辑室
出版:更新:

本届政府第一份《施政报告》提过一次改革:“多年来过分倚重公营医院系统的后遗症越见明显,必须作出改革。”

去年提了三次:“改革GEM市场”、“继续善用前海合作区金融改革创新措施”和“新系统能支援各项医疗政策及改革,尤其是大湾区跨境医疗协作”。

来到今日(10月16日)行政长官李家超公布第三份《施政报告》,9章228段合共提及40次改革,多得无法在此尽列。从这个角度看,新一份《施政报告》可谓大跃进。

“改革”处处,香港具体会怎样改革?特首自言上任以来一直进行改革,新一份《施政报告》则是“进一步深化改革,发掘新增长点”,包括建立国际黄金交易市场;推动航运高增值部分的海运服务业发展,建设大宗商品交易圈,建立国际认可金属仓库;制订“河套港深创科园区发展纲领”,开辟政策和制度创新试验田;成立工作组发展低空经济等。

一口气宣布成立“发展低空经济工作组”、“教育、科技和人才委员会”、“发展旅游热点工作组”和“促进银发经济工作组”,显示李家超的“进一步深化改革”以科技人才、低空经济、旅游和银发经济为重点,方向可取。譬如低空经济可以带动通讯科技、人工智能和数字产业等发展,银发经济可以将人口老化的社会现象转变为商机。但数最受社会关注的,莫过于“㓥房”问题的解决办法——化“㓥房”为“简朴房”。

去年《施政报告》指出本港约22万人居住在约11万个“㓥房”单位,当中很多的居住环境很不理想,由由财政司副司长任组长的“解决㓥房问题”工作组因而成立。来到今份《施政报告》,政府提出将现有“㓥房”改建成合标准的“简朴房”,在由专业人士确认并申请认证后将可以继续出租,并且合法。化“㓥房”为“简朴房”,可能是其识变、创新的最佳示范。

“简朴房”的标准包括必须有窗、有独立厕所、面积不少于8平方米(86平方呎)等。特首估计三成“㓥房”要作改动,成本由数千、数万甚至十万不等。但分间后的单位租金利润增加可以倍计,李家超相信业主会愿意花费改建。不但如此,对于不合标准的“㓥房”,他表示要按实际情况,灵活和弹性地处理,多次强调“有序”和“务实”。

特首解释,“11万户真的有住在这类单位的需要”,八成人因为交通或地点方便。如果私楼租金可负担,公屋和居屋供应充足,相信没有人会希望住在“㓥房”,哪管称其为“㓥房”抑或“简朴房”。所以上届政府兴建过渡性房屋,今届政府推出“简约公屋”,合共约5万个单位为有迫切住屋需要的市民提供选择。惟入住“简约公屋”的“㓥房”住户往往占比不足两成,这才是问题所在。与其说11万户有住在“㓥房”的需要,不如说他们有住在市区的需要,只是社会现实逼使他们只得住在“㓥房”。

市民希望安居乐业,特首不是不知,所以才宣布将放宽住宅物业的按揭贷款条件,不论物业价值、是否自用或公司持有以及买家是否“首置”,按揭成数上限一律调整至七成,供款与入息比率上限一律调整为五成。惟香港人对“上车”望门兴叹的根本原因在于楼价过高,或者说是收入增长不够楼价增长得快,放宽按揭只是增加借贷能力,同时还带来财务风险。经历了两年楼市下行周期,市民相信懂得谨慎。

《施政报告》公布前,放宽烈酒税的消息引起争议,医学界担心酗酒危害市民健康。揭盅结果是将烈酒分成两级征税,对于进口价200元以上的烈酒,200元以上部分的税率由100%大减至10%,而200元及以下部分及进口价在200元或以下的烈酒,税率则维持不变。这个方案将不影响八成半烈酒的价格,既符合政府希望促进高端烈酒贸易的用意,又兼顾了公共健康的考虑,大概避免了“兴一利亦生一弊”。

不论在《施政报告》抑或记者会,李家超都花了不少篇幅分享其改革理念:“改革方案要因时制宜,因地制宜”;“牢记改革的必要,亦谨记不是为改而改”。接下来如何以经济建设为主轴,以发展改善民生,社会现在只能观望。

若能构建国际级黄金仓储设施,拓展用家和投资者在港存放和交割实金,带动抵押和借用等衍生金融服务,诚是美事,惟一切也要等建立国际黄金交易市场的工作小组成立后再说。科技人才、低空经济、旅游和银发经济的四个工作组要花多少时间研究,何时提出具体政策,由落实到见效,全部都是时间。看着其他城市加快发展,周末北上人潮,香港对于改革的需要无疑逼切。

随着这份以“齐改革同发展,惠民生建未来”为主题的《施政报告》发表,可以说香港已展开了一场改革大辩论。但不只“说”改革,更重要的是“做”改革。特首既然订立了138个指标,包括72个新指标,督导三司十五局“不断求进,自我革新”就为其责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