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观点】严打乱过马路成效难彰 治本还需改善过路设施

撰文: 香港01
出版:更新:

警方在上周四(7月13日)起,一连七日派出便衣探员、军装警员于交通黑点进行监察,严拿乱过马路的市民,行动将于本周三(19日)结束。此举引起不少争议,有人认为香港的过路设施落后,市民才迫于无奈闯红灯,故此举不过是治标不治本,在行动过后,市民乱过马路的情况将会故态复萌。

必须强调的是,乱过马路是违法行为,也容易造成交通意外,据警方统计,今年1至5月,一共有1,340名行人于交通意外中伤亡。然而,警方行动的效果成疑,事实上,警方在去年也曾进行类似的行动,却是成效不彰。故此,在严厉执法同时,政府亦须从问题根本着手,改善过路设施。

倒数时计或有不足 政府却无替代方案

也许有人认为,法例已甚为明晰,市民没有任何借口乱过马路。然而,香港交通灯的转灯时间长短不一,香港人又生性急躁,政府在打击同时,亦需改善现有的过路设施,才能杜绝市民乱过马路。

过去,曾有立法会、区议会议员争取设立行人交通灯倒数计时器,让市民可以预算等候时间,减少闯红灯的情况出现。事实上,在二○○六年二月至十月期间运输署曾联同城市大学进行试验计划,在15个地点安设绿灯倒数器,该计划最终没有实施,原因是署方认为倒数器会令市民有“更激烈的过路行为”,也有市民误判自己的过路速度,容易引起交通意外。

无可否认,学界对于交通灯计时器是否能够提升道路安全仍未有定论,然而,政府在否决倒数器方案后,理应提出替代方案,以修正问题。惟运输署在报告中只列出加强教育一项解决方法,教导市民不要乱过马路,而未有提出如何改善过路系统。随着科技进步,政府大可参考外国经验,推出更便利行人的过路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