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观点】警察大派“牛肉干” 又是土地的问题
警方在近日展开打击违法泊车行动,是去年6月以来第六次,重点是针对巴士站违泊及上落客货,以及旅游巴泊位遭其他车辆占用。违例泊车阻塞交通的确令人讨厌,警察执法也是职责所在,但必须问的是,政府的交通政策规划,有否随著汽车量增长提供相应的合法泊车设施?违法泊车问题的背后,根本又是一个“土地问题”。
车辆数量激增 泊位供应紧张
香港市区路窄车多,违法泊车会导致路面挤塞,阻碍正常车辆上落客,一些司机贪图方便、阻碍其他道路使用者的违泊行为,确实应该惩治。不过,警方去年共发出160万张“牛肉干”(违例泊车或上落客货有关的定额罚款告票),数量年年上升,比2010年增加一倍。不过多派警察多派“牛肉干”,是否就能有效缓减违法泊车问题?相信公众心里明白。
事实上,不少司机违泊,可能是“身不由己”。因为近年香港的汽车数量增幅可谓相当惊人,在2005年,香港只有35.1万架私家车,但截至今年1月的统计数字,已领牌私家车总数已达53.8万架,累计增幅超过五成,若再加上各类其他车辆,香港的领牌车辆总数多达74.8万架。
合法泊位难觅 违泊死结难解
但是,相比汽车数量的急速增长,泊车位的数量却未见相应增加,甚至是不增反减。这十多年来,设有收费咪表的停车位数目,仍仅停留在约1.7万个,政府多层停车场的泊位,更因为部份停车场要重建等因素,由六千多个减至仅约五千个,令使用率高企在7至8成,而要留意的是,使用率是车辆占用时数除以停车场可供使用的“车位小时”总数,并以全日24小时的计算。如果只计日间使用,政府停车场其实“常满”。
加上私营停车场的公众泊位,数量亦未见明显增加,僧多粥少令泊车费居高不下。司机要找到合法泊位停车,特别是在湾仔、中西区和尖沙咀等旺区泊车,实在相当困难。或因如此,不少司机唯有“偷鸡”违泊,政府发再多告票,也难治违泊问题。
事实上,交通咨询委员会在2014年12月公布《香港道路交通挤塞研究报告》。报告曾经提出多个方法纾解违泊,由源头的增加汽车首次登记税和牌照年费,电子道路收费,到下游的增建泊车转乘停车场,增加咪表泊车位的收费,加强执法和加重罚则等,只是这些建议多年来都未见港府积极跟进落实。
交通运输懒政 警察再成磨心
就如政府前年参考报告,打算提高告票罚款四成至450元,结果运输业界表示反对,政府就草草收回建议,当局计划在上月再到立法会闯关,但不知何故又突然撤回。政府连“牛肉干”加价也拖泥带水,更具争议性的电子道路收费、限制私家车数目增长等计划,自然更推行无期。违泊问题的死结,根本无法解开。
今天警民关系越来越差,一张“牛肉干”也可能成为警民冲突的触发点。但正如《香港01》多次指出,警民之间本非对立,很多时只是因为政府政策不彰,才令警察成为市民与政府之间的磨心,违例泊车问题就是个中显例。若政府仍不愿拿出魄力解决违泊背后的“土地问题”,只懂得派遣警察到街上大派“牛肉干”,无疑只是继续将警察与驾驶者置于对立位置,显非负责任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