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连采购口罩也失败的政府
政府要以价低者得方式招标采购口罩,不但未能止息批评,亦遭建制派炮轰。在稳定口罩供应上,政府一直怠慢,为社会近日抢购潮推波助澜。近日有商人前往东南亚洽谈购货,亦有商人有意投资本地生产,眼看商人在东奔西扑,一众问责官员还有何面目面对港人?
不能盲从价低者得
新型肺炎在农历年前后急速扩散,香港闹口罩荒。政务司司长张建宗在1月30日表示,政府“近日接触”了不同国家的供应商争取订购口罩,又称已有约3,700万个口罩分别在安排、购买和应市,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局长邱腾华又向药房商会及口罩供应商开会了解行情。
正当市民抱有一丝希望,特首林郑月娥在本周二(4日)却称采购口罩“唔系好成功”,暗示官员早前提及的采购批次,或许已是尾班车,而非稳定供应的开端。
建制派在周四(6日)炮轰政府物流署在1月31日发布的口罩标书,首要条件是价低者得,而且条件多多,身兼行政会议成员的叶刘淑仪直斥政府“非常愚蠢”,难怪无人问津。政府同日发新闻稿,指有些地区已实施出口管制,阻碍采购工作,而物流署“已循多个渠道以直接采购的灵活方法向供应商取货,以求早日锁定货源”,亦已经透过经济贸易办事处等部门及个别人士转介,全球搜购口罩及防疫物品。
即使标书对口罩质量及付货承诺的要求合理,单就价低者得条款一项足以致命。如今口罩有价有市,难怪没有公司投标。若然物流署顾及现况,不以“平靓正”原则,而以“快靓正”的原则招标,只要中标公司不是开天价,相信署方不会招人话柄。
政府采购“唔系好成功”
政府透过新闻稿反驳批评,却没有仔细交代政府如何“接触”,如何“灵活”,例如有否派员直接与生产商洽谈,去了哪些城市。香港人对口罩需求迫切,政府会否在合理情况下,愿意支付厂商额外的人手和材料成本?我们最担心的是,政府人员只是出个电邮,打个电话,就等同办完事。
政客以至民间认定政府的采购口罩工作庸碌无能,相比之下不少商人出力为市民搜罗口罩,社会难免质疑为何政府没有决心和魄力,要市民坐待市场增货。近日有网购平台在社交专页贴文,分享近日派员直接飞往工厂视察,了解口罩用料,口罩规格和厂房卫生状况。平台坦言现在未成事,亦有最终被取消订单的风险,但网民至少得知平台已经尽力。政府官员在记者会和网志只交代尽力,偏偏就看不见,更显得言辞苍白无力。
商界生产 还须政府调配统筹
有本地商人愿意在港设口罩生产线,并正物色地方,冀于数个月内投产。目前疫情未见明朗,在商言商,生产口罩也是一门商机。然而,“香港制造”出名成本高,厂商只制作高质口罩,难符合大众市场和需求。要厂商“计掂条数”,政府要主动配合,例如在合理质量及价钱的前提下,保证采购一定数量,同时向市民保证,在社会需要时分配储备口罩给市民。若然成功,政府亦可向外展示致力推动工业,并彰显政府在调配必需物资的主导角色。
保障公共卫生,政府责无旁贷。万一口罩生产地供不应求,甚至禁止出口,香港便要依靠本地生产,应付医疗系统需要。既然有商界主动献计,政府还在等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