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租务管制激进化 香港还在等什么?
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经济地位毋容置疑,甚至被媒体形容为与纽约、伦敦般国际都会齐名。其实三地不但经济模式相似,其城市发展亦一样受地产利益所主导,市民不得不承受日益高涨的居住成本。然而,纽约选择不再逃避问题,敢于彻底改革日益腐化的租管制度,加强保障租客的权益,踏出抵抗地产利益主宰城市房策的第一步。自诩与纽约看齐的香港,又敢于仿效吗?
纽约租务管制历史悠久,打从二战后大量士兵回国造成庞大的房屋需求,政府遂以租务管制以解决房屋短缺、租金高涨的问题。一般来说,纽约的租管大概分为租金管制(rent control)及租金稳定(rent stablization),分别管制1947年或以前及1947年至1974年间建成单位的租金升幅,现时共规管着市内超过40%的出租单位;而1974年后建成的单位则一般不受限制,但政府亦设有税务宽免,吸引业主将其单位将入租管之内,以提供更多可负担房屋。
不过,纽约的租务管制亦存在不少漏洞,以致租客的利益不断备受威胁。首当其冲的,必然是当地的租管安排容许房屋单位脱离管制(deregulated)。自1990年代,纽约政府容许租金超过一定门槛的房屋单位可脱离受租管的规限;如在2018年,只要租管单位的管制租金达2,734美元(21,323港元),便可申请脱离租金管制。自1994年,最少有逾15.5万个单位借此脱离租管,回复市值租金,大大减少可负担房屋的供应。更甚者,为求告别租管,业主会滥用装修推高单位的租值,以加速脱离租管制肘,甚至市内有地产公司专门为业主“造假数”,虚报装修所需的成本,以增加法例下所容许的加租幅度。
然而纽约刚通过全新法案收紧租管条例,堪称为租客提供了数十年来最强大的租务保障,其重点如下:
-租管房屋单位将会继续受规管,并不会因租金水平、甚至租客收入多寡而可申请豁免
-单位未来15年的总装修成本最多只能为15,000美元(117,000港元),意味业主每月最多只能提升租金89美元(694港元)。
-空置红利(Vacancy bonus)将会取消;过去当租客迁出时,法例曾容许部分业主增加最多20%的租金。
-业主一旦订下特惠租金(Preferential rents),再不可大幅提升租金;从前业主为其单位定下较管制租金更低的金额,以吸引租客,惟法例容许业主可在续约时大幅提升租金。
-单位租务订金将降至相若于一个月租金,而且取回订金的行政程序亦有所简化。
-业主将不可再将租客列入黑名单,并流传于地产代理公司。
-非法逼迁租客将被视为犯罪,业主须罚款1,000至10,000美元。
以上条例均加强租客之于业主的权力,特别是防止了业主肆意逼走租客。更甚者,不像过往的租管条例般设有时效性,新通过的法案将具永久效力,故能彻底确立了租客的权益。
新法案打破了数十年来租客与业主、甚至整体地产业的利益结构,自然惹来不少非议,地产业界自然诉诸不同理据,如减少市值租盘供应,从前刺激租金上升,损害一般租客的利益、业主因租金收入下降、将没诱因维修单位,甚至促使旧区老化凋零等等。
诚然,纽约租管激进化的影响有待考证,但当地敢于挑战过去数十年过分倾斜业主阶级、地产业界的发展模式,实非空穴来风。毕竟,即使有租金管制下,纽约市房租仍不断上升,其扣除了营运及维修开支的租金水平,已连续上升近13年,不少中、低收入人士均难以负担,流浪情况更是日益严重;而且市绅化进展迅速,随布鲁克林、皇后区等的房地产发展,旧楼的租金潜力自然增加,业主就更具诱因扭尽六壬,藉逼迁租客及装修等方法,为求脱离租管。当租住压力日益沉重,改革不滞过时的租管条例自然是不二之策。
当然,不能忽略的是,纽约人之所以能够挑战业主利益,乃因民主党去年重掌失落已久的议会控制权,以及租客团体能成功对他们产生强大的政治压力所致。反观香港,租住成本同样高昂,但本港自从2004年废除租管后,却一直未有为租管重新立法;或许我们大可诘问,为何香港租客未能学效纽约般,为自己权益发声。但须要知道,本港社会一直重置业、轻租住,即使连不少租客本身也蔑视租楼,希望尽早登上置业阶梯,故实在难以寄望他们有欲为自己充权。
因此,只有政府才可带头重设租管,藉控制住屋租金升幅及保障租住权,增加可负担房屋的供应。重推租管的重要性,不但在于保障租客的权益,从而提供买楼之外的住屋选择,平衡过度着重置业的居住结构,更在于有助对置业投资进行需求管理,为楼市降温。毕竟,在租务管制下,业主难以容易收回单位出售,变相鼓励业主将房屋资源出租、减少转售图利的行为,甚至从而减低投资者的置业诱因,降低自住以外的房屋需求。当然,租管还需配合实施二手楼空置税,才能堵塞业主有机会逃避租管的漏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