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槽夺命.观点】都 2018 年了 为何清洁工仍被鄙视?
清洁工意外跌入垃圾槽致死,在冬至圣诞期间发生,尤其伤感。纵然类似伤亡个案不算多,而涉事垃圾槽的设计已属改良版本,我们仍要思考设计缺点,寻求更好的清洁办法。此外,我们要多加认识清洁工工作环境,处理垃圾时要方便他们执拾。市民在长假期庆祝娱乐之余,别忘记若然没有清洁工服务屋苑街道,迎接 2018 年的,不是香港,而是臭港。
垃圾槽本意良好 使用问题多多
垃圾槽在本港和外地的多层大厦甚为普遍,现时全港约有 4,000 幢住宅楼宇设有垃圾槽。政府在二、三十年前于资助屋邨设置垃圾槽,更于 1995、1996 年在几个屋苑装置自动垃圾收集系统。房委会当时解释屋邨日后“无须每天从每幢大厦的垃圾房把垃圾运走,免除运送垃圾时所造成的滋扰,如渗漏和异味等”。
良好本意没有实现,垃圾槽和自动收集系统问题丛生。早于 2003 年,有立法会议员质询官员,投诉垃圾槽出现渗漏及传出异味,运送垃圾时也有环境卫生问题,至今仍未解决。新加坡的组屋居民也冒起相似的投诉。采用旧式自动垃圾收集系统的屋邨,机器不时故障,要重用人手清理垃圾之余,后楼梯也容易堆积垃圾。此外,垃圾槽盖和管道不时发出巨大声浪,滋扰居民。上周惨剧怀疑是清洁工人手清除阻塞管道的杂物,失足堕入管道。类似事故在 2010 和 2011 年曾经发生,一死一伤。
纵有问题 不应放弃垃圾槽
在今次事故后,有工会提出放弃使用垃圾槽及自动收集系统,回复人手逐层收集清理。有物业管理公司代表曾经指出,日后垃圾征费实施后,有人会不当弃置垃圾,逃避征费,还是要麻烦清洁工。
然而,垃圾槽本身是为了减轻工人工作量,方便收集垃圾,我们不应抹杀整个构思。房屋署和物业管理公司大有改善垃圾槽入口的空间,例如提升和缩小入口位置,加装除臭设施,禁止单独工作,减少噪音装置等。至于垃圾征费的影响,我们的确需要思考。如果有些地方长期出现违法弃置,那可能要安装闭路电视,加强巡查,同时规定只有清洁工人才可开启垃圾槽。
清洁工工作 我们有多了解
除了措施执行的问题,此事也反映公众对清洁工作的认知及同理心不足。首先,不少人硬塞大大个垃圾包到垃圾槽,阻塞和损坏管道,要清洁工冒险清理。第二,当大厦增加垃圾槽、自动收集系统,住户就减少与清洁工接触,更难得知他们日常工作。第三,大众普遍看低清洁工人,讨厌清洁工在现身走廊和升降机。他们去年薪酬中位数只有 8,700 元,处于社会底层,雇主不重视他们工作环境和待遇,他们自觉地位低微,即使遇到工作困难、缺乏安全装备,也只懂忍气吞声,硬著头皮完成,生怕发声后饭碗不保。
幸而,近来多了人关心清洁工的工作处境。本地艺术家程展纬透过垃圾桶告示和社交网络,提醒人们不要塞满街边垃圾桶,因为清洁工难以抽起满泻的桶身。他也推广把锡纸盘放到烟灰缸,不用翻转桶盖清理烟蒂,并呼吁改善垃圾桶设计。
清洁工知道 自己被忽视
“清洁工晓得自己从事被忽视的工作,也晓得他们是被忽视的劳工。”这是《垃圾天使》作者,人类学家罗宾.奈格尔(Robin Nagle) 亲身体验当清洁工后的感言。我们不至于对清洁工人视而不见,但总是轻视他们对社会的影响。这不只是维持市面卫生,更是维持社会经济运转。简而言之,就是“去废迎新”。香港更是高速运转,清理力量自然要更大更多。2016 年本地都市固体废物的产生量为 570 万公吨,相等于每人每年丢弃 780 公斤。
清洁工人的技术要求或许较医生、护士低,但他们同样肩负维持公共卫生,以及社会再生产的重任,为何他们的薪酬待遇、地位跟医护界别差天共地,被视为低贱阶层?要提升清洁工的地位,是艰巨的任务。关键两点,就是要提升清洁工的薪酬和垃圾箱设计,令他们感受到被尊重。这需要政府和业主法案法团出手提升工资,督促清洁公司改善人手安排。南韩将调升最低工资约 16%,至每小时 54.5 港元,希望减少工资差距,提高工作质素。新年伊始,我们能否给清洁工友新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