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观点】港铁测试流动支付 八达通须与时俱进

撰文: 香港01
出版:更新:

继街市和的士后,电子支付工具再进攻公共服务。综合各方消息,港铁与腾讯旗下的WeChat Pay HK合作推出试验计划,乘客最快在下月起,可以透过WeChat Pay HK及微信支付,在数个港铁站购买单程票,但暂未能以手机直接扫描付费入闸。假若反应良好,港铁或会推广服务到其他车站。

1997年推出的第一版八达通共有四款。(资料图片)

港铁容许八达通和现金以外的交易方式,是一次很好的尝试,扩大流动支付在交通工具的使用范围,乘客缴付车资就有更多选择。有人觉得乘车无需增加其他流动支付工具,认为拍八达通卡已经足够,这种想法无疑故步自封。

八达通是香港的标志,其技术和服务在过往二十年领先全球,不少城市争相仿傚,但科技发展一日千里,不少城市的交通工具已经可以使用流动支付工具直接付费,比现时港铁的试验计划更进一步。例如伦敦地铁就可以使用大部份新型号的智能手机出入闸,并支援感应式信用卡。相比之下,八达通卡的缺点是依靠终端机读取交易,流动支付工具则可以用二维码,无需终端机,大大促进个人对个人(P2P)和个人对商户(P2M)的交易。

金管局高级助理总裁李达志在储值支付工具发牌一周年时撰文,乐见市场出现不少新式支付服务,惟香港市民早已习惯使用信用卡及八达通。(资料图片)

不少港人惯用Android Pay或者Apple Pay,去快餐店点餐或到便利店购物,如果能够普及到交通工具,相信会更方便市民。在今次试验计划以后,我们期望期望港铁能够更进一步,考虑引入其他流动支付方式。

有人质疑港铁为何给来自内地的微信支付捷足先登,而非八达通旗下的O!ePay或者本地研发的TNG Wallet、Tap & Go等。不少人估计,选择与内地流动支付工具商合作,是方便内地旅客,省却兑换港币的步骤。

消委会检视市面 10 款流动支付服务,其中 3 个服务商会保留客户的个人资料达 7 年,有1个商户则表明会永久保留用户资料。(资料图片)

过往多宗电子支付工具不当使用或者泄露个人资料事件,加上内地互联网公司致力整合消费和社交数据,港人难免担心生活被外泄、监控,消费者需要慎选支付工具。明年一月起,阿联酋中央银行要求电子支付服务平台保存个人资料和交易记录五年,且不得向央行、法庭及用户以外的人或团体展示。香港政府也要适时修订关于私隐的规范。

八达通近乎主导本港交通工具的付费市场,但该公司的营运面临樽颈,曾经引以为傲的技术水平被内地和海外同业不断追赶。我们不应为了保护本地企业就盲目支持、自足于此,应该鞭策它不断改善,在竞争之中进步,为市民带来更方便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