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周报社论】港府觅地“大辩论”  议而要决 决而要行

撰文: 香港01
出版:更新:

特首林郑月娥在上周二(8月29日)宣布成立“土地供应专责小组”,计划用18个月的时间,就香港如何寻觅土地供应展开一场“大辩论”。《香港01》欢迎这个决定,并且拭目以待,我们期望当大辩论完结之日,看到政府能下决心触动土地的既得利益者,制止本港住屋问题不断恶化,做到议而要决、决而要行。

(资料图片)

早在今年年初,林郑月娥参选特首付间,在其政纲中就表明有意成立一个专责小组,邀请社会各界以全面、宏观的态度去检视土地供应的来源,当中包括在维港以外填海、新界棕地、私人地产发展商土地储备、市区重建、郊野公园边陲等,有关小组会寻求各种可行方案,并罗列各个方案的优劣,促进社会就开拓土地的议题进行全面讨论,并作出抉择。这就是今次“土地供应专责小组”的成立缘起,这个小组的成员多达30人,除了官方代表,还包括22名来自专业、学界、智库和基层代表。

林郑月娥上任仅约两个月,便马上触碰极其棘手的土地问题,反映她希望能有一番作为。尤其林郑月娥为这个小组设下相对短促的限期,要求18个月后就要向政府交出报告,有别于其他委员会年复年地讨论再讨论的做法,意味一年半之内应该有所表现。其实,就算没有今次的“大辩论”,香港备受土地供应不足的问题困扰多年,社会各界已是“久病成医”,多年来,早已纷纷提出各种觅地方略,数量繁多、巨细无遗。

这些方略,有来自大型智库机构,也有来自公共知识份子与专业人士,提倡的包括优先发展棕地、收回向政府租地的私人会所,高尔夫球场,以至由公营房屋与丁屋混合发展等计划。这些倡议许多是实在可行,不需动用太多成本和开发资源,就能迅速提供土地。遗憾的是,在过去多年,这些方案一直未受到应有的重视,没有得到政府积极回应和采用,这反映了香港的土地问题一直未有得到解决,最关键是政府一直举棋不定,不敢拿出勇气触碰盘据土地及地产发展之既得利益群,此才是造成本港土地、住屋问题不断恶化的底因。

(资料图片)

四类别人士未进专责小组

对此,《香港01》已一再指出,香港土地问题的症结,既不是没有土地、也不是如何觅地,而是政府有没有决心与信念。对于土地供应专责小组的成立,有人担心会沦为上届政府的长远房屋策略督导委员会(长策会)的翻版,不断地讨论却没有多少积极的结果。但相比长策会,今次土地供应专责小组的成员安排,存在一些微妙之处,或显示出林郑月娥的用心。

关键的地方,是不单看她委任了什么人进入这个小组,而是她到底没有委任什么人。首先,有四大社会类别,并没有被委任进入专责小组。而这四大类别,在过去很长时间之内,对香港社会近年各种有利或不利的发展,皆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

其一,没有委任“梁粉”。过往政府进行觅地工作,理应由财政司司长统筹,就如上届政府在2013年成立的土地供应督导委员会,便是由时任财政司司长的曾俊华担任主席。但对于今次新成立的土地供应专责小组,在8名官方代表之中,被指立场和梁振英接近、现任财政司司长陈茂波竟榜上无名,入局的官方成员,包括发展局局长黄伟纶、运输及房屋局局长陈帆等,皆被视为林郑月娥的本身班底。

而且,这个小组的专业界别成员,亦未见一些过往在房屋、土地议题上经常发表意见,以至获梁振英委任参加相关政府咨询组织的“梁粉”,例如曾担任梁振英竞选办成员的房协主席邬满海、曾获梁振英邀请加入长策会和大屿山发展委员会的刘炳章,今次皆未有获邀。获林郑月娥委任的专业人士,普遍都没有太浓烈的政治色彩。此或反映,林郑月娥有可能希望较上届政府有更新颖的觅地思维与办法,而非再重蹈“梁式”议而不决的覆辙,才会有这样的安排。

(资料图片)

其二,没有委任地产商。从法律上,香港政府虽然是香港土地的最大业主,但实际上,手握最多现成土地储备的却是地产商。据估计,目前政府手头上可以在短期内动用的土地,仅约180公顷,但几家主要发展商手上的新界农地储备,估计却接近1,000公顷。因此,要讨论觅地议题,本来就回避不了地产商囤积大量土地的问题。

惟今次林郑月娥成立的土地供应专责小组,却没有委任任何地产商或业界代表,意味在这次土地供应“大辩论”之中,林郑月娥将地产商放到一个相对被动的位置,这个安排,或因过去几任政府的土地政策,往往被大地产商牵着走,甚至连政府本身的土地政策都向地产商过度倾斜,在2004年全面推行的勾地制度,就是政府将土地供应主导权向地产商拱手相让的显例。而林郑月娥未有委任地产商加入土地供应专责小组,是否代表她希望突破地产商的掣肘,值得留意。

其三,没有委任传统乡事派。乡事派作为土地问题的利益攸关方,政府如果要加强土地供应专责小组的独立性,不委任乡事派加入本应理所当然。或许有人会问,这个小组的其中一个非官方成员,不就是乡议局副主席张学明吗?但是,乡事派从来都不是铁板一块,其实亦存在不同的光谱,相对于一些对丁权、棕地议题立场较为强硬的传统乡事派,由张学明担任荣誉主席的新界社团联会,成员就包括了原居民和居住新界的非原居民,向来和政府亦较为“有偈倾”。林郑月娥的这个安排,可能是有意为之。这一次委任张学明,应该说他是较能够独立于传统乡事势力的人物,可以说是不适当中较为适当的人选。

事实上,林郑月娥与乡事派早已是“老对手”,早在林郑月娥担任发展局局长时,就曾经表示有意为丁权截龙,皆因丁权无限,土地却有限,现时政府为丁屋预留的乡村式发展用地,就多达900多公顷,造成大量的土地闲置;况且,大量新界农地遭乡绅挪用作货柜场、停车场,以至洋垃圾处理场,这些多达上千公顷,且低效、无序发展的“棕地”,理应是政府设法收回发展的重点。对林郑月娥而言,她既需要一个熟悉新界土地现况,也要和政府有讨论空间的人物,为着手处理新界土地问题创造条件。

(资料图片)

其四,没有委任政党代表。由上届政府成立的长策会,曾委任民建联副主席张国钧担任该会的政党代表。在土地供应专责小组的22名非官方代表之中,最具备政党色彩的只有立法会前主席、亦曾当过民建联主席的曾钰成。但委任曾钰成,应该说他不是传统建制政党的代表,主要是因为市民普遍认为他较有独立性。他在担任立法会主席期间,不少市民都觉得他公正持平,在社会上有相当高的认受性。曾钰成卸任后,最近两年更专注“香港愿景”智库工作,作为前任立法会主席,或许能为土地供应专责小组提供某种权威性。

除了曾钰成,这个小组之内更未见各个政党的现任高层或代表。林郑月娥有此安排,可能是一个“经验之谈”,因为过往本港社会不少土地争议之中,假如渗入了较多的政党政治元素,很可能会令事件变得政治化,导致涉及较复杂法律问题、技术性因素的土地议题,变得更加有理说不清,尤其在政府民望仍有待提振之下,往往令政府更陷被动。反正各个政党无论是透过其立法会议员表态也好,又或透过传媒发声也好,在这场“大辩论”之中都会“不请自来”,林郑月娥或因此未有再委任政党代表加入,让这个小组可先循较专业、务实的方向讨论觅地问题,待提出较具体的方案之后,再开放由社会人士以至各个政党加入辩论,亦未为晚也。

“疑中留情”看待大辩论

从这上述四点来看,今次土地供应专责小组的角色,值得社会留意。特别是早前国家主席习近平来港为林郑月娥的就职礼监誓并致辞时,已表明本港的“住房等民生问题比较突出”,既是责成林郑月娥要解决本港的住屋问题,从另一个角度看,也是为过往处理土地问题未竟全功的林郑月娥,提供一个再度闯关、挑战既得利益的有力政治背书。

因此,虽然现时有不少社会人士担心,土地供应专责小组只是林郑月娥对觅地采取拖字诀、议而不决的板斧,又或忧虑部分成员对开发郊野公园的立场过于鲜明,例如担任小组主席、本身是房委会资助房屋小组主席的黄远辉,担任小组成员的香港科技大学经济学系教授雷鼎鸣、团结香港基金副总干事黄元山等,都曾经表示支持开发郊野公园,所谓的辩论只是为推土机开进郊野公园而制造条件。惟公众对土地供应专责小组的成立目的与具体工作,相信暂时毋须看得太过负面,不妨“疑中留情”;而且更进取的态度是从民间踊跃发声,加入房屋问题大辩论,鞭挞政府必须议而要决,决而必行。

无论今次的土地供应“大辩论”会得出怎样的答案,最重要的,是政府必须有实际的行动,排除万难推动回收棕地、遏止地产商囤地等,令政府重新取回土地供应的主导权,广建住屋,特别是公营房屋,从根本上解决本港的住屋难题。林郑月娥必须明白,一个连普罗市民住屋需要都满足不了的社会,根本不可能有真正的稳定与和谐;一个令年轻人慨叹生无立锥之地的香港,更不可能拥有美好的将来。假如林郑月娥希望消除社会上的怨气、令市民重现笑容、新一代重拾对未来的盼望,今次的觅地“大辩论”就必须做出实质的成绩,只许胜,不许败。

更多周报文章︰【01周报专页】

9月4日出版第76期《香港01》周报,各大书报摊及便利店有售,敬请读者留意。你亦可按此订阅周报,阅读更多深度报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