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神3.影评】蜘蛛侠可以年轻,蚁侠不妨搞笑,雷神却不宜轻佻

撰文: 陈广隆
出版:更新:

超级英雄电影来到这个阶段,确实已迈入“诸神的黄昏”。《哈利波特》电影系列从第一集(2001)拍到第七集(2011),一共横跨十年时间,观众从少年看到成为大人;Marvel从《钢铁奇侠》(Iron Man,2008)开展漫威宇宙,到明年《复仇者联盟︰无限之战》(Avengers: Infinity War,2018)刚好也是十年,许多影迷当年只是个背著书包放学入戏院追超级英雄的少年,现在已是带儿女去迪士尼乐园与铁甲奇侠握手合照的年纪了。如果说看《哈利波特》能亲证角色与演员的成长,看三集《雷神奇侠》可以感受到甚么呢?答案是很可惜的“没有”。观众只能看到Marvel吸金的灵活手段,却白白看著角色的发展被葬送了。

是的,看《雷神奇侠3:诸神黄昏》(Thor: Ragnarok),是既愉快又难堪的经历。导演塔伊加维迪提(Taika Waititi)擅拍破格、脱线的喜剧,这次接拍超级英雄,从海报到预告片都洋溢著欢乐的气氛,画面大块大块的黄蓝绿,鲜艳饱和、不怕浮夸,衬以Led Zepplin 的《Immigrant Song》,更是轻快热闹,至于他在《低俗僵尸玩出征》(What We Do in the Shadows,2014)赖以成名的无聊独吟和互窒对白,基本上也全盘移植到本片去,雷神与邪神及变型侠医的关系就像是神经喜剧(screwball comedy)中的情侣,比雷神与泰莎汤逊(Tessa Thompson)饰演的女武神(Valkyrie)更似是一对。喜欢看特技动作喜剧的朋友一定会感到满意吧。

问题是Marvel还要继续复制“嬉闹”模式到何时?“诸神的黄昏”又岂能如此轻率改编,将沉重拍成玩乐、宏大转为童戏?失去自身特色、被定型为喜剧人物的雷神与变型侠医,未来还有“翻身”的可能吗?

“雷神”本来是很有潜质发展的超级英雄——他既有神话原型,也是现代角色;他是外星超人,也有地球身份。他背后的神界也是独立自足的叙事舞台,可以依神话史诗剧拍,也可按星际大战片拍。第一集《雷神奇侠》(Thor,2011)创作时,Marvel邀得擅长莎剧的简尼夫班纳(Kenneth Branagh)执导,本意就希望拍出点古典宫庭剧味道,虽然是失败了,拍不出应有的壮阔气派,但整个世界观尚算完整,还红了邪神汤赫度斯顿(Tom Hiddleston)。到了第二集需从伪莎剧走出来换新风格时,时值对家DC Comics两部改编电影《蝙蝠侠——夜神起义》(The Dark Knight Rises,2012)和《超人:钢铁英雄》(Man of Steel,2013)藉暗黑故事与风格大收旺场,整个超级英雄界转吹暗黑风,Marvel就顺理成章拍成《雷神奇侠2:黑暗世界》(Thor:The Dark World,2013),你dark我又dark,却是故事紊乱、人物单薄,又发掘不出雷神多少性格的阴间面,影片之“黑”只在色调,不在精神内核,结果评价麻麻,两集都不太得到舆论欢心。

《雷神奇侠2:黑暗世界》(Thor:The Dark World)宣传海报

雷神系列走到这个关口,应该向哪边走呢?继续挑战暗黑,还是再换风格?Marvel选择了后者。自从Marvel Studios成为了迪士尼的子公司,其亲自主理的电影就越来越“老少咸宜”化,《钢铁奇侠》本来就很有三四十年代荷里活神经喜剧男女斗嘴的味道,但那毕竟是成年人的情怀(而且现在已暂无个人新作,只在其他系列客串担当领袖角色),然而到近期《银河守护队》(Guardians of the Galaxy,2014)、《蚁侠》(Ant-Man,2015),还有从Sony“借调”回来的《蜘蛛侠:强势回归》(Spider-Man: Homecoming,2017),就一部比一部青春、轻快(有趣的是西方不少论者以家长立场出发,批评Marvel电影太多粗言秽语,尽管那多是shxt一类詈词,而非F字头的恶骂),动作场面少了肉搏多了特效,笑料越来越倚赖in-jokes实则生鬼不足,整体只求叙事流畅,不论角色深度了。

不要误会,笔者并非反对喜剧化拍法,Marvel欲以此“大小通杀”,并与DC Comics的电影风格作区别,也是无可厚非。《奇异博士》(Doctor Strange,2016)同样以眩目的色调与特技加上男神班尼狄甘巴贝治(Benedict Cumberbatch)的英式幽默,观众非常受落,也没削弱角色的刻划。可是雷神系列若走轻松路线,虽是顺理成章“合家欢”,却显然牺牲了角色的性格发展、故事的史诗潜力。

(《雷神奇侠3:诸神黄昏》(Thor:Ragnarok)剧照)
+12

【编按:以下内容含剧透,逃生门在此。

先讲角色。首集雷神从不成器的自大王子到觉悟成材得到父王与神槌承认,第二集更自觉承担起维护神界存续与九界和平的使命,再经历过两集《复仇者联盟》救世护民的洗礼,这集虽然仍富责任感,却处事依然粗枝大叶,对比Tony Stark与奇异博士的成熟稳重,这位“一国之君”未免太可笑了吧?即使只谈这集的情节,奥丁离世、神界毁灭,又如何乐得起来?看雷神目睹父王逝世,不到十分钟(在电影世界内也只不到数日时间)就嘻嘻哈哈,这不是太离谱了吗?他的弟弟邪神洛基则继续“路人化”,除了依旧两面三刀,也看不出他有何志向/阴谋,反而只像是个只求赖活的纨绔子弟,有事逃走、适时认叻,他与雷神的斗气关系是很有趣,却也没有任何性格发展,连当年出场时的威风都尽失了。

弟弟邪神洛基(左)继续“路人化”,没有任何性格发展。(《雷神奇侠3:诸神黄昏》(Thor: Ragnarok)剧照)

他俩的姐姐死神Hela倒是有点气势(可参考〈为什么凯特布兰琪在《雷神索尔3:诸神黄昏》的演出意义重大〉一文),但谢夫高布林(Jeff Goldblum)饰演的Grandmaster就令人失望了,他好几次出现在Marvel电影的片末片段,相当神秘,却想不到被演绎成口水多多姿姿整整的怪咖,在漫画中这角色可是属于Elders of the Universe的神族,与在《银河守护队2》(Guardians of the Galaxy Vol. 2,2017)的最终大反派Ego the Living Planet份属同宗,是非同小可的人物,如今的形象却只是得啖笑而已。

Jeff Goldblum饰演的Grandmaster令人失望。(《雷神奇侠3:诸神黄昏》(Thor: Ragnarok)剧照)

至于另一要角Hulk,明明在《新变形侠医》(The Incredible Hulk,2008)结局已在潜修控制自己的两面性格,在首集《复仇者联盟》(The Avengers,2012)更谓“I'm Always Angry”,似乎已能控制怒火,到《复仇者联盟2:奥创纪元》(Avengers: Age of Ultron,2015)发现自己原来仍未化解心中阴霾,深恐随时失控为祸人间,自我放逐,这条线若能继续发展下去,将是个很吸引的谈自制谈心魔的故事,《诸神黄昏》不往深处挖,并不要紧,却又何需将Hulk描绘成淘气小儿般的智商?

Hulk被描绘成淘气小儿般的智商。(《雷神奇侠3:诸神黄昏》(Thor: Ragnarok)剧照)

在六十年代以后,Hulk的性格在漫画中已变成得越来越复杂、多变,早就不再一味愚钝、好斗了。事实上,《诸神黄昏》在Sakaar星的情节改编自漫画《Planet Hulk》(2006),讲述地球上数大领袖(包括Tony Stark、奇异博士、X教授等)为免Hulk再度失控,将之放逐太空的故事,漫画中Hulk同样流落异星成为了角斗士,但他后来娶妻生儿推翻暴政,不只是个傻气的大块头,可是在电影中,不单Hulk写得粗笨,连在漫画中是智者中的智者的Bruce Banner都变得无聊起来,不时与雷神斗嘴(“我有七个PhD啊﹗”),这种卡通化、低智化的演绎,对与Marvel电影人物一同成长的观众而言,其实是倒退、侮辱。

再论故事。先不说“诸神的黄昏”在神话原型的意涵,即使在漫画原著,“Ragnarok”也可有不同的意义,例如可指雷神的复制人(其名字就是Ragnarok。他是在真雷神“失踪”期间Tony Stark制造的复制人,借以对抗反超级英雄注册法案者,后来更引出许多事端),也可指由名为“Those Who Sit Above in the Shadow”的一群高阶宇宙存有发动的事件(他们数千年来暗中操控Asgard众神反复发动“诸神黄昏”,从这生死轮回与能量爆发中壮大自养,最后被雷神消灭终止了循环),电影版当然难以改编这些复杂的故事,但至少我们都知道那都是牵连极广、气氛沉重的题材。现在电影版《诸神黄昏》,则只简化为“人在家就在”,为存命脉,当游民也不可怕,连财产、据点、土地都可舍弃(有些网民就类比为香港目今的政治环境),这当然不是没有意思,甚至改编得相当聪明,但失去了史诗味道的“诸神黄昏”,三几个英雄角色(好吧,还有彩虹桥上的人民)大打一轮就完了,始终令人惋惜。电影中段女武神回忆昔年骑白飞马与一众神兵共抗死神,那画面才是“诸神黄昏”应有的悲壮模样啊,又或预告片引导观众想像的Hulk单挑Surtur的壮烈场面,如今统统都没有,那怎不教人愤怒与可惜?

女武神回忆昔年骑白飞马与一众神兵共抗死神,那画面才是“诸神黄昏”应有的悲壮模样。(《雷神奇侠3:诸神黄昏》(Thor: Ragnarok)剧照)
说好的Hulk单挑Surtur呢?(《雷神奇侠3:诸神黄昏》(Thor: Ragnarok)剧照)

其实Marvel根本没必要令雷神走这条搞笑路线的。上述提到前两集雷神评价一般,但票房上两集都大收旺场,就算不暗黑下去,也应为《无限之战》铺路,强调宇宙枭雄四伏,英雄最终大战将至,拍出真正的神界操戈,而非突然转调去搞笑。蜘蛛侠可以年轻,蚁侠不妨搞笑,雷神却绝不宜轻佻。也许是DC Comics电影的强势回归,令迪士尼/Marvel不得不避其锋芒吧。两周后上画的《正义联盟》(Justice League)摆明就是英雄大战的格局,《诸神黄昏》早著先鞭,却避开同一格调、手法,摆出嬉皮笑脸,想来钞票是稳赚的,气势上却是输了。

(文章纯属作者意见,不代表香港01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