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白泥染黑】记者手记:垃圾汁河之外 我还在环保署待了一整天
记者在今次调查中,曾以市民身份到区域办事处查阅污水排放牌照,竟然见到招待处以污水养鱼,当中更有鱼反肚。虽然记者按署方的明文章程查询,但仍被多名职员留难逾七小时。最终上门两次,才获得牌照影印本,首次见识到环保署的官僚。
揭发堆填区非法排污事件前,其实相关臭味及污水问题已困扰下白泥村民多年,但环保署一时称落雨,一时称居民取污水样本方法不正确,令污染问题从未得到正视。至记者首次见到河流有黑色垃圾汁不住涌出,为免署方再推诿,只得犯险爬上垃圾河追查源头。
下白泥是不少香港人的郊游首选,也是不少稀有动物的栖身之所。至今,环境局局长黄锦星仍未有公开回应事件。环境局和环境保护署,香港人真的可以相信你们保护环境吗?
垃圾汁浸至胯下 摄记意外跌倒
记者于7月30日原本只安排了教大生物系人员协助下白泥村民,提取堆填区附近水样本,途中却发现有黑色垃圾汁及腐臭味自堆填区旁的山谷暗处不住涌出,当下已决定必须亲身入内查探,直击污水源头,以及拍摄令人震撼的垃圾汁河画面。
直撃垃圾汁河源头 不容环保署推诿
两日后,记者买了三套及胸的保护衣,加上行山杖、退热贴、蚊怕水等,一行三人便再闯入垃圾汁河。垃圾汁的臭味被两旁狭窄的山谷困住,又热又焗又臭。保护衣不透气,记者汗流如雨,一旦蚊怕水被冲淡,饿得要死的飞蚊便狠狠地叮咬。行至垃圾汁河最深一段,黑漆漆的垃圾汁浸至胯下,隔住保护衣都感受到水压和凉意,只得祈求两百多元一件的保护衣,一定要保护下半身安危。
过程中最深刻是摄影记者在尾段爬上大石时,突然跌倒。我叫了他一声,未有回应,当下心中一沉。万幸最终摄记只撞到手肘,可以安全继续任务。坚持之下,最终拍摄到垃圾汁由堆填区的排水口排出,有足够证据证明垃圾汁的源头是堆填区,不容署方和承办商再推诿。
直闯垃圾汁河是否过于冒险?
当晚,我和摄记都彻晚头痛,未知是否因为吸入垃圾汁河的异味,还是因为中暑。事后,我一直在反思,如果当时排水口再上的污水池充满垃圾汁,可能我们已经中了沼气毒;如果当时摄记撞到头或背,可能后果不堪。固然只有爬到源头,才可以直撃非法排污的恶行,但作为今次报道主要负责人的我,却十分挣扎:今次行动是否过于冒险?我心中也没有答案。侦查报道往往有一定危险性,今次一同爬垃圾汁河的同事事后说,如有需要绝对愿意再闯垃圾汁河。
环保署区域办事处 柜台养死鱼
今次报道,我花了不少时间了解香港排污的规例。8月8日,记者以市民身份到荃湾区域办事处,希望查阅升达于屯门堆填区的污水排放牌照。一到埸,只见办事处的柜台养有5条斗鱼,被分隔在尿黄色的水缸中,当中一条已反肚,其余亦有皮肤病,未知职员是否正在测试水质。鱼缸旁又放有多个积木玩具摆设。
表明来意,职员先称没有相关文件,记者著对方查阅环保署网页。对方又指负责职员午饭,著记者等待。一个小时后,记者再到办事处,处内多名职员先后以不同借口推搪,例如指记者须预先申请、之后又称查阅需时要记者指出详细地区、再称负责同事外出、上司称文件不可被影印、涉及个人资料等等。
记者无奈于办事处的宣传架上,取出一份“水污染管制指南”并指出相关条文,说明公众有权取阅及以55元取用影印副本。整天纠缠近六个小时后,职员终于取出部份牌照文件,并承诺明天会准备整份文件。
文件标明影印本收55元 职员马虎只收一半
记者翌日再到办事处,昨日被记者引用的“水污染管制指南”,已经于宣传架上被清空,死鱼亦终于被清走了,令人哭笑不得。负责职员当日先向记者指,须填表,并付55元取用影印副本、每张1.2元的影印费及职员行政费用。之后另一名文书主管要求记者缴交每张1.2元的影印费及160元职员行政费用。记者表明不认同及会投诉后,文书主管又改称160元的行政费用可按分钟收费。
最终记者只为影印本付出了28.4元,而非规定的指南标明的55元,记者亦未被要求填表申请。我理解相关牌照平日可能少人取阅,但职员亦不应该在未了解清楚,便多次以不实借口拒绝市民,甚至胡乱收费。两次查阅中,仅得职员马小姐肯认真为记者翻查资料及联络负责同事,记者在此向她表示谢意。
环境保护署,香港人真的可以相信你们保护环境吗?
然而,我亦不禁想到,普罗市民如果欠缺与政府打交道的经验和时间,相信早早被打发离开,亦难怪下白泥居民受堆填区滋扰问题,一直未得到正视。
事件揭发后一周,环保署再自爆原来垃圾汁河有另一个泄漏位置,但环境局局长黄锦星一直未有公开回应事件。所谓上行下效,环保局及属下部门的工作态度,令人不敢恭维。香港人,我们可以靠他们保护香港环境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