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白泥染黑】单一事件?航拍揭环保署执法后 污水池又满垃圾汁
质疑一:环保署8月7日执法后,一星期后垃圾汁池又满水?
升达及环保署回复《香港01》查询,均自称于本月7日已发现问题,并立即采取行动,“承办商亦即日修正了有关问题。本署随后召开会议跟进,承办商承诺全面检查类似的设施,确保有关设施运作正常。”。
升达再于昨晚(30日)发声明,指在本月环保署巡查期间,发现堆填区一设施的“运作低于预期水平而导致疑似渗漏。本公司已即时采取行动,并即日作出彻查和纠正。”并引述环保署强调是“单一事故”。
然而,根据村民提供于本月19日拍摄的航拍片段,显示涉非法排污的设施(包括一条用黑色胶带铺设的引水道及污水池)仍在运作。当中引水道仍有呈咖黑色的垃圾汁,污水池更积满黑色垃圾汁。村民说当日未有到垃圾汁河附近巡视,因此未能肯定垃圾汁最后有没有直接排出。但根据记者于8月1日爬上堆填区的视察,垃圾汁池只得一个向外并有开关掣的排水口。
质疑二:职员8月初巡查垃圾河,当时只判断是“轻微渗漏”?
环保署日前回复记者查询时,称“驻堆填区职员于8月初巡查时发现其中一个设施从开关掣有轻微渗漏情况。”
然而,开关掣正是垃圾河的源头,垃圾河臭气冲天,《香港01》记者8月1日爬上垃圾汁河发现开关掣时,已觉臭气冲天,但驻堆填区环署职员8月初巡查时,竟将情况判断成“轻微渗漏”。最终,环保署环保法规管理科人员在8月7日到新界西堆填区突击巡查,才发现堆填区内有垃圾汁流出。
究竟驻堆填区环署职员于8月初巡查时,为什么发现不到眼前的垃圾河?又嗅不到垃圾河的腐臭?职员有没有尽责巡视?背后是否有人失职?
质疑三:雨水收集水道竟排黑色酸臭“垃圾汁”,元凶是谁?
今次事件最关键的问题:为什么雨水收集水道竟会排出黑色酸臭的“垃圾汁”?
综合双方回复说法,涉非法排出“垃圾汁”的设施,原本是临时排水道系统,其物料为高密度聚乙烯防渗胶,用作收集地面的雨水,以避免雨水渗入堆填区内部。由于雨水未受污染,所以无需特别处理,雨水可直接排出大海。环保署表示属堆填区的正常运作。
垃圾汁又黑又臭,记者到现场时臭气冲天,正常人根本不可能将垃圾汁当成雨水直接排出,但偏偏升达却在8月7日才后知后觉,发现“疑似污水泄漏”。而在环保署执法后8日,却又被村民以航拍机发现垃圾汁积满排水道。
对此,升达只回应指疑似渗漏是因为“一设施的运作低于预期水平而导致。”但记者用高空图发现涉事设施于去年约11至12月建成,环保署亦确认该胶带是堆填区承办商于2017至18旱季时期铺设于地面的临时排水道系统。
为什么一项新设施会于一年内就“运作低于预期水平”?“运作低于预期水平”是因为人为还是其他因素影响?又为什么雨水会变成“垃圾汁”,直至今年8月才有人发现?
质疑四:黑色酸臭“垃圾汁”究竟从什么时侯开始被排出?
记者于7月31日发现垃圾汁河,8月1日爬上垃圾汁河并发现源头。而根据居民称情况已持续数月。对比航拍及多张高空图,堆填物内部的喉管导出污水,再经铺设的胶带引导至垃圾汁池储存,而胶带设施于去年约11至12月建好。究竟在环保署于8月7日发现事件前,垃圾汁于什么时间开始排出?
相比起一般“垃圾汁”处理,须要经过管道互联网收集,输送至堆填区内的渗滤污水处理厂处理,然后排入公共污水系统处理。今次的临时排水道系统,由于本意是用作收集地面的雨水,可直接排入大海。明显署方对雨水收集系统明显监管较松。另外,署方又补充,当旱后初次大雨时,雨水可能将地面的污染物冲走。为减少这方面的污染,堆填区内已定点加装设施来堵截初次流出的雨水,然后承办商会将收集所得的雨水泵到渗滤污水处理系统。
而记者发现垃圾汁时已届8月,明显非“旱后初次大雨时”,因此照理雨水的阿摩尼亚含量不会严重超标。而且,记者现场巡视时,亦未见任何将雨水泵到渗滤污水处理系统的设施。究竟“垃圾汁”污染下白泥的情况持续了多久,目前仍是未知数。
陈淑庄:污染事件不单是疏忽
立法会环境事务委员会主席陈淑庄就说:“我觉得不单是疏忽,情况如此严重,是否有人刻意隐暪?以为不上报说无人知,这些问题都要深究。”惟不论是署方还是升达,仍未给传媒及市民一个合理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