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欣宇|三隧分时段收费实施两个月,成效如何?

撰文: 张欣宇
出版:更新:

三隧“分时段收费”方案于上年年底实施,两个多月来,相信不少驾驶者也感受到过海时车流量比之前的确有所改变。在刚刚过去的周三,笔者通过立法会质询取得三隧分时段收费后的详细数据,经过对原始数据的整合分析,和大家分享一些发现。

来稿作者: 张欣宇

政府过去较常比较单条隧道自身在不同收费模式下的变化,笔者和团队本次则关注若视三隧为一个整体,不同隧道之间占比之变化。这种类似“市场份额”(Market Share)的角度更容易让我们发现驾驶者选择改变的一些规律。

数据简析三隧分时段收费成效

结论1(图一及二):从更有效分布车流、发挥基建应有运力的角度来说,政策目标已经实现。

图一

在分时段收费推出后,无论是繁忙还是非常繁忙时段,西隧均已成为全日车流量最高的过海隧道。

图二

结论2(图三):在繁忙时间,驾驶者更倾向“用钱买时间”,而在非繁忙时间出行的驾驶者,则更倾向选择较便宜的隧道。

图三

通过比较观察到,无论在价格组合是旧有的75-20-25,或是上年年中的60-30-30,还是目前60-40-40阶段,相比非繁忙时段,均有更多比例的驾驶者愿意在繁忙时间选用西隧。但同时可以看的是,即使在633阶段, 红隧仍然是非繁忙时段最高用量的隧道,减少的一部分份额主要来自当时已经三隧划一收费的的士车流。只有当实施分时段收费后,三隧非繁忙时段对所有私家车收费改为划一30/20元,价格不再是影响隧道选择的因素,西隧的车流量才超越红隧。

结论3(图四):目前的分时段收费模式,在调节车辆避开繁忙时间、错峰出行方面,没有太大效果。

图四

数据可见,过海隧道繁忙时间的车流量始终占全日总车流量的36-37%左右,出现的分流效果主要出现在三条隧道之间,却没有达到政策曾经预想的引导部分车辆在非繁忙时间出行的目标。

建议:缩短“繁忙时间”定义

时间分流效果差,除了说明上下班时间过海的需求整体上颇为刚性(Rigid)以外,也存在一个可能性:便是我们设定的“繁忙时段”太长。

目前政府设定的早上繁忙时间是07:30-10:15,晚上繁忙时间则是16:30-19:00,在这些时间隧道收费均会较为高昂。但即使对于上下班时间有一定弹性的上班一族来说,绝大多数人也很难在10:15以后才到达办公室;或在16:30前便离开。因此,下一步政策优化,可以考虑将繁忙收费时段缩短,例如早上/晚上繁忙时间缩短为08:00-09:30以及18:00-19:00,如此则有机会更有效降低最繁忙时间的过海车流强度,不仅实现隧道间的分流,也达到出行时间错峰分流。

作者张欣宇是立法会(新界北)议员、工程师、香港新方向成员。文章的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香港01立场。

“01观点”欢迎投稿,来函请电邮至01view@hk01.com。来稿请附上作者真实姓名及联络方法。若不适用,恕不另行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