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热旅人.下】当旅游作家、办深度团 林辉:为了下一站的出走

撰文: 卢君朗
出版:更新:

“我觉得全职工作的状态,像身处一个火场之中,周遭的浓烟使你窒息。而旅行,就是在火场中发现一扇窗户,把头伸出去抖气。”
相信不少打工仔会认同这个比喻。每年请一、两星期大假去旅行,逃遁至一个不熟悉的地方,在那里,没有住何一件事物,会让人想起烦嚣的公事。当你开始有种“已脱离打工仔身份”的错觉,却正是旅途完结之时。尚未回到香港,在飞机上,已开始思量着开会、跟单、写Report之类的烦扰事。
“点解我唔想揾全职工,就系唔想行返入火场。”林辉如是说。他在旅途中写作赚旅费,接连走过数十个国家。现在他专注跟朋友经营的“轻背包”,筹办各种主题、文化面向,以及深度旅行团。

【狂热旅人.上】16岁始深度游走70国逾200城 在壮丽风景中成长

+7
林辉在旅行中,开始思考自己是否只要享乐,然后开始写作,成为旅游作家。(卢君朗摄)

不空虚的旅行方式:写作与义工

透过中学期间到澳大利亚Exchange,以及大学利用每个Sem Break游历,林辉开阔了自己的眼界,也开始建立自己的一套价值观,旅行从此在他生命中占据重要的位置。然而,自大学三年级起,五年间他都没有离开过香港。毕业后,他在区议员办公室做议员助理,同时读社工硕士课程,工作繁重无法抽身,也没有钱外游。

5年后的2008年,他到了西藏、尼泊尔旅行,为期11个月。这趟旅程,除了时间长,林辉亦反思如何突破以前的方式,旅行是否只为了自己快乐等问题:“以往旅行,仅是每日花钱寻开心,晚上休息,竖日再去玩。长久下来,开始有种空虚感,觉得自己只是在消费。除了玩乐与花费,旅行还有什么可能性?”

于是,他开始写下特别的见闻、趣事,也会找题材做访问,例如他见证2008年尼泊尔大选前的民情。那次是尼泊尔人民革命推翻帝制后首次选举,民众充满了期待,出现各种拉票、辩论活动等,林辉将这些见闻,写成了一系列文章。此外,他也在尼泊尔做义工,尝试在途中回馈别人、回馈世界。旅行于是从纯粹的自我追求,演变成既有探索、亦有产出的过程。“因为不想只汲取别人的东西,想对世界有点正面的帮助,于是开始写下这些人与事,也开始做各种尝试。”

林辉说,他不想再像其他人一样做全职工作,“不想重新走入火场中”。(卢君朗摄)

“写作赚到的钱,真的能够环游世界吗?”

直至2012年,林辉才真正将写作与旅行结合,甚至到了互相影响的地步。那年他踏上环游世界之旅。两年间,横跨亚洲、中东、南美洲四十多个国家。此前,他一直担任Roundtable总干事,同时有从事专栏写作、时事评论等。“开始觉得自己状态好干涸、沉闷;做社评亦欠缺不同的板斧,需要新的评论框架,于是出发,以写作赚旅费环游世界。”

“写作赚到的钱,真的能够环游世界吗?”听到林辉的话后,脑海中第一时间浮现出这疑问。“我出发前的储蓄,真的仅仅够出发。于是在途中不停写,一个月大概写20篇。每当看到有趣的事情、现象,脑袋就转个不停,思考文章的角度、长短等等实际操作问题。”对于如此夸张的写作量,他没有说“好多、好难写”之类,只是平铺直述的交代工作内容。

来到马来西亚,他认识了当地的媒体工作者、社运人、艺术家等等,他们都十分关心2013年的选举。原来,这是执政党紧守政权50多年以来,反对党首次翻盘的机会。林辉与朋友一起游行、听讲座、到电台聊天,慢慢了解造成当时局势的脉络,写下各种见闻与简介。这个过程,同时引发起他对马来西亚的感情:“以前我对这地方没什么感觉,但因为结识了这些朋友,也有了知识,现在我很喜欢马来西亚。”

在墨西哥,他遇上脑闭塞状态,不知道要写什么。透过人脉,最后结识到负责非法移民问题的NGO朋友,寻访在边境为偷渡者开设庇护场所的神父。他对他们充满兴趣,林辉在他们眼中,同时也是新鲜的见闻:神父说,我是他们经营7年以来第一个到访的亚洲人,其他“到访者”,全都是偷渡客。林辉兴奋的说:“当时,我就决定无论如何都要写这个故事,发现了一个没有人用中文写过的题材,这令我十分亢奋。”

“这两年间,写作赚回来的钱,支持我到下一个地方;到了下一地方,就开始游览,寻找可记录的事物。写作、钱、旅行,三者形成一个三角形,不断互相影响著。我是我所知道的人之中,首个用写作环游世界的香港人。”林辉带着一点自豪,说出这话。

从旅行作家,再成为旅行团搞手,同时开始尝试Group Travel(卢君朗摄)

轻背包的诞生  从独游到Group Travel

环游世界两年后,他开始想脱离劳碌、重复的全职工作,于是作了各种尝试:出书、教写作班、经营旅游网媒等等,最后发现搞旅行团似乎可维持生计,于是与朋友合办“轻背包”,吸引喜欢冒险、深入体验当地文化的年轻人报团。

除了一般的景点游览,他们会有全程行雪山的尼泊尔团、有做义工、探访孤儿院行程等等,亦有主题性相当强的,如德国艺术展团、法国红酒团等等。在筹备的过程中,不会令自己、团友觉得沉闷,似乎是个重要的准则。“我们想团友、当地人之间都有多点互动、特别的体验,以及安排能引发大家思考的行程。”

 

以往,林辉喜欢独自上路,一切行程按照个人喜好而定;现在,他要在出发前定好行程,做好一切联络、准备工夫,途中也要帮团友处理各种突发情况。“当然会比较累,弹性比较少,例如自己去可以hea一两日,带团不可能有空档。不过多人也有好处,有些地方要book车、请向导、自己一个不会去的,就可以用旅行团的名义到访。”在瑞典极光团中,他们一团人试过整天留在guest house,自己准备三餐,晚餐后出门看极光。早餐后要立刻煮午饭、吃完午饭没多久又要开始准备晚餐食材,林辉坦言十分疲倦,却又享受当中的充实,以及大家在过程中的交流。

从少年时Exchange走到现在带团的一步,林辉不时找到新的旅行方式与意义,它们不断叠加着,丰富了他的生命体验。对未来的旅行状况会起什么变化,他现在无从猜度,可以肯定的是,他必然会继续到访世界各地,也会不断发现旅行带来新的意义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