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手接龙二・76】思念跑手・为念亡友 一年最少跑一次越野赛

撰文: 区嘉俊
出版:更新:

“跑手接龙”用接龙方式连结跑手,先是连结受访者,继而组队参赛、成立跑步群组,再办跑步活动。每名“跑手接龙”受访者,都要推介一名跑友作为下一篇文章的主角。记者整理访问资料后,以受访者第一身的角度撰文。上期“于晏跑手”黄家辉留给“思念跑手”蔡诗鑫的话是:“坚持自己觉得正确的事,点都撑你”!

如果越野跑需要一要理由,纪念亡友就是我的理由。

蔡诗鑫(右一)第一次参加毅行者。(受访者提供)

我跟阿谭(谭卓荣)相识于独木舟课程,喜爱山岭的他,曾经叫我碰碰运气,报名抽毅行者;结果我在2011年首次参加毅行者,就是我接触越野跑的第一年。第一次准备毅行者,我穿恤衫和便服裤,比我年长13年的阿谭问:“你为何穿成这样跑山?”没有经验的我,第一次就走麦理浩径第3和4段,实在苦不堪言,往后我们逢周日操山,每次都筋疲力尽。

蔡诗鑫(左)和谭卓荣(右)的合照,已成过去。(受访者提供)

阿谭是民安队队员,山艺知识丰富;我是二十出头的新手,毫无山艺知识。他像大哥哥一般,传授我越野知识,记得有一次3号风球刚落波,他带我们通宵走一条相对安全的路线,那条路的梯级像瀑布,“比赛都可能遇到这情况,现在学懂应付就不会怕”。结果,当届毅行者下着滂沱大雨,大家的脚都被浸烂,他教的知识就大派用场,我们顺利完走。那年开始,我参加越野跑,谁料不足一年,他患上癌症,2012年6月逝世。

收到这个消息,大家很伤心,一场100英里的UTMR越野赛让我更想念他,只因赛事终点在我们初见之地西页斩竹湾。我参赛目的是走到终点表达对他的尊重和思念,可惜事与愿违,我一边走一边胃痛,到了60多里不得不致电主办单位申请退赛。伤心欲绝大概是这样,我躲在山林哭了很久,很久……

没有完成的UTMR。(受访者提供)

思念没有随比赛终结,我决定每年参加一场越野赛纪念他。印象最深一次是2016年的UTMB,这场跨越3个国家的比赛难度很高。走到中段,人已很倦,我抱住行得一步得一步的心态往前走。回想当年,我对山岭毫无认识,每次训练,脚部倦得像断裂一般,还是每周一课地完成训练。多得阿谭引领我,才会一点一滴地变强,更能参加UTMB。

以前挨得过,现在怎会挨不过?

蔡诗鑫就是这样不徐不疾地走到UTMB终点。(受访者提供)

最后7公里是下坡,跑手们知道不用留力都可完走,所以会冲到终点,我选择慢慢走,借此回忆多年经历。香港人好忙碌,好多事情都记不起,我认为做什么都好,记得要追随梦想。成绩不重要,最重要是留给自己的回忆,所以我一步一步踏到终点。

赛后,我想留句话给阿谭:“多谢你带我参加跑山比赛,让我见识山界,亦让我更加挨得。”

秉承“接龙”概念,跑手接龙将集合各路跑步手,并会定期举行跑步活动,将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连结起来!如果你也热爱跑步,欢迎一齐来跑出生活平衡点!即加入跑手接龙Facebook群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