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手接龙二・66】京奥跑手・水中练到陆上 跑到北京奥运的选手

撰文: 区嘉俊
出版:更新:

“跑手接龙”用接龙方式连结跑手,先是连结受访者,继而组队参赛、成立跑步群组,再办跑步活动。
每名“跑手接龙”受访者,都要推介一名跑友作为下一篇文章的主角。记者整理访问资料后,以受访者第一身的角度撰文。
上期“屋宇跑手”温天立(Ivan)留给“京奥跑手”麦素宁(Tania)的话是:“ 铁人夫妇,延续奥运火炬手精神:薪火相传。身体力行,散发运动正能量。”

温树华(右)一句“点醒”麦素宁(中)。(受访者提供)

父母都是运动员,我对运动又怎会陌生?小学2年级开始进行游泳训练,直至初中成为香港代表队成员也没有改变。体育老师认为泳队成员心肺耐力佳,所以叫我参加越野赛。没所谓,反正每周有跑圈和体能训练足够应付,不妨一跑。后来老师认为我跑得不俗,还唤我参加校际田径赛的800米和1500米赛跑,我亦有幸夺奖。

Tania曾站上香港马拉松的颁奖台。(受访者提供)

可是游了多年成绩踏入樽颈,而且心比身更倦。中二那年参加第一届“明日之星”三项铁人计划,谁料第一次踏单车出外就跌断手。一朝被蛇咬,“两”年怕草绳,直至中四那年在体院重遇铁魂跑手温树华教练,他说“之前炒过车,无理由成世唔再踏”。游水和跑步皆是强项的我终于被“点醒”,展开三项铁人之路,直至成为2008年北京奥运选手。

踏上北京奥运。(受访者提供)

2002年开始三项铁人训练,2005年参加全运会,到2006年参加多哈亚运。数年间每天练习2至3课,训练量很重,但早已习惯有规律训练的我不难适应,跑进亚运会,更有梦想成真之感。可是,真正艰辛在亚运后才开始。

我在多哈亚运取得第6名,总教练Ruth Hunt认为有机会更上一层楼,参加2008年北京奥运。当时是2006年12月,争取入场券就要在2007年1月1日开始参加多个计分赛和取得佳绩。当时我在中文大学修读心理系,这一科要阅读很多书才能对内容有深入了解。如此消耗时间,实在没有信心同时应付比赛、训练和学业。Ruth Hunt却说“试过不成功没有坏处,总好过尝试也没有”

梦想成真,跑上北京奥运的赛事。(受访者提供)

细心一想,我选择在中文大学读书,只因校址邻近体院,有利训练。奥运梦就在眼前,怎能不试?

最记得大学的“天地堂”,早上8时30分上第一堂,下午4时30分才上第二课堂。于是我就在上课前练水,8时离开泳池踏着单车到中大上课。到下课钟声响起,就是时候练单车。午饭过后,还可以休息一会才练跑。午课完结仍是黄昏,晚上就用来温习功课。

复出后的京奥跑手。(受访者提供)

就这样过一年,忘了在飞机上睡了多少遍丶在外地赛了多少场,结果是成功跑上奥运舞台。比赛成绩虽不理想,经历却是毕生难忘。2009年退役,以为就此告别铁人生活。怎料在铁人跑手Leanne鼓励下,我在2016年重出江湖,还展开另一种跑步故事。那个故事,留待下一名接龙跑手告诉大家。

秉承“接龙”概念,跑手接龙将集合各路跑步手,并会定期举行跑步活动,将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连结起来!如果你也热爱跑步,欢迎一齐来跑出生活平衡点!即加入跑手接龙Facebook群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