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百科.捐肝】美国部分州捐器官可减税 法国增捐赠者福利

撰文: 何敬熹
出版:更新:

本港一名26岁女文员冒著两成机率出现并发症的风险,无私捐出活肝救人,精神令人敬佩。其实,多国已经为器官捐赠者提供合理补偿,香港对这些善心人,除了一声多谢外,是否还可以做得更多?

邓桂思17岁女儿Michelle对善心捐赠者阿甄表示感激及感动。(蔡正邦摄)

26岁女文员郑小姐(阿甄)无私向43岁急性肝衰竭女病人邓桂思捐出活肝,手术已经顺利完成。但医生提醒,捐肝者康复路漫长,有两成机率出现并发症。

因为要冒这么大的风险,愿意向陌生人捐出器官的事例一向不多,捐肝的郑小姐父亲之前也因手术风险一直反对女儿捐赠。这次邓桂思获“有心人”捐肝相助属罕见的例子,前年同是急需器官的一名19岁的少女,虽然在各大传媒呼吁捐肺下,但仍是等不到换肺而不幸离世。

在香港,器官捐赠者不但没有任何实质好处,更要承受所有的手术的风险,以后之后为生活、工作、健康带来的损失,是否有方法合理地“补偿”这些善心人?

虽然政府邀来明星大力推广器官捐赠,但捐赠数字仍然低迷。(资料图片)

法国规定完全支付捐赠相关治疗费用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盖瑞贝克(Gary Stanley Becker)是对捐赠者作出补偿的积极支持者,他支持给予捐赠者或捐赠者家属一定的补偿,可以是直接支付,也可以是例如减税等的间接奖励。他相信这样可以通过经济手段鼓励捐赠器官。即使除去鼓励未来更多器官捐赠的考虑,不少人也相信,要器官捐赠者自行负担风险,并不合理。

过往有海外研究发现,25%器官捐赠者表示捐赠为他们带来生理、工作和经济上的后遗症。例如在摘除器官后发生后遗症或并发症,他们往往要面临巨额的医疗支出,更有部份保险公司会将器官捐赠视作“自残”,而拒绝为器官捐赠导致的额外医疗支出,作出赔偿。

为了避免变相“惩罚”器官捐赠者,法国自2009 年 3 月起,规订所有社会保险要完全支付所有器官捐赠的手术和手术后相关的治疗费用。这一方面改善了捐赠者的福利,另一方面也鼓励透过活体器官移植来解决器官不足的问题。

新西兰设现金补偿 美设税务减免

除了免除器官捐赠者因手术所带来的治疗费用外,有部份国家更进一步,推出对器官捐赠者的收入损失作出补偿。新西兰在2016年尾通过了一条法例,100%补偿器官捐赠者因捐赠所造成的支出和所失去的收入。组织“新西兰肾脏健康”(Kidney Health New Zealand)首席执行官 Max Reid表示:“这个法例除去了现时新西兰器官捐赠者捐赠器官时的最大阻碍。”

美国不同州份也有类似的计划,以补偿器官捐赠者的善心为他们带来的损失。根据美国国家肾脏基金会 ,美国有14个州有向器官捐赠者提供免税额(tax deduction),其中威斯康星州提供的免税额最高达1万美元。另外,有3个洲提供5000至1万美元间的税务抵免(tax credit)。

不同国家都有推行不同措施,以帮助器官捐赠者。反观香港,除了传媒和公众的赞美和问候外,是否有实质的方法,可以帮助到善心的郑小姐(阿甄)和其他未来的善心人,令捐赠器官,不再是“英雄”般的行为,而是更安全、更有保障、更轻易的决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