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学位课程列先导计划 港有条件成应用职业教育楷模|June Leung

撰文: 梁贺琪
出版:更新:

很多人知道内地推教育“双减”,但很少人知道所谓双减究竟“减”的是什么,有些甚至会过分解读为一切与教育有关的商业行为都在被禁之列。不过,如果细看国家的教育政策,除了“减”以外,其实更多是想“加”,包括: 加强企教融合、加强社会多元化出路、加强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可度、加强职业教育促进的社会向上流动;应用科目也可以由中学、大学一直读下去,升硕、升博等。可是,在华人社会那种“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固有思想影响下,相信内地在短期内未必可以马上达成社会共识,而香港绝对有条件可以成为应用职业教育的成功模楷。

日德等国均有推动职业专才教育

事实上,日本、新加坡、德国、荷兰等国家都以先进的职业专才教育见称,如:在日本一位出色的怀石料理师傅的收入、受尊敬程度与社会地位,绝不比一位大学教授为低。至于德国,他们采取“双元制”,即由高中开始,学生如选入职业专科,学校将会承担30%教育任务,另外70%在职培训则由企业承担;学生18岁左右已经可以有可观收入,而劳动市场亦因此多了生力军。

反观香港,自从2018年成立推广职业专才教育专员小组,多年来“只闻楼梯响”,未见有实质的突破,直至近这几个月来渐露曙光。“行行出状元”,这句老掉了牙的口号,有希望在香港落实。

去年中教育局公布,4个自资院校的学位课程获选应用学位课程先导计划。本来大家对这些计划已经听烦听厌,但随着细节资料,一步一步公开,例如,应用学位课程毕业的学生,与其他学士学位课程的毕业生同样会被列为资历架构中第5级,而政府亦承诺会以相同条件聘用合适的应用学位课程的毕业生。换言之,修整树木的园艺师、照顾老人家的护理师都会有“学位”而不止是“高级文凭”。笔者收到小道消息,这些应用学位课程收生极具弹性,只要DSE的核心科目,即中、英、数、公(公民与社会发展,即以往的通识科)合共有10分便可以报读。

其实在香港,电工、厨师,甚或洗碗工等职业收入比文职高已经是司空见惯的事,是次的“突破”是来自对劳动工作专业的尊重,与及在资历架构上的认受。

公开大学在6月28公布改名都会大学后的新校徽。 (罗君豪摄)

冀工匠精神可推广至各行各业

今次以这4个学位课程为先导,希望当局“以快打慢”,边行边试,不要琢磨到“完美”才大力推广;香港企业需要应用型人才,是刻不容缓的事。整个国家的教育体系兹事体大,正好由香港先行先试,发挥一国两制下本地独特的优势。另外,由自资院校开办这些应用学位课程更能直接测试市场反应,成功与否由市场说了算。

以前我们谑称茶楼伙记为“茶博士”,但愿有一天工匠精神可以推广至各行各业、各岗位,博士不一定要研究量子力学与宇宙观,也可以是研究如何身体力行地把树木打理得健康挺拔;把顾客照顾得无微不至;把老人家梳理得精神干净,让他们有体面地走完人生最后一程。这些工作做得专业,似乎更能直接提升人类的生活质素。

“劳心者役人,劳力者役于人”这调调儿,应该改为“劳心劳力者,就是人上人”。

【经济专栏】琪闻琪事梁贺琪 June Leung|精英汇集团主席

作者介绍﹕八十年代末毕业于香港大学文学院翻译系。投身教育界超过1/4世纪。典型香港work-hard-play-hard一族。吃喝玩乐皆有要求,但不拘一格,法国菜也好、街头小吃也好;欣赏欧洲名牌,也爱土产国货;看Wuthering Heights看Netflix,亦爱《红楼梦》。性格有点分裂,但矢志不渝做教育。

免责声明﹕

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香港01的任何立场,香港01亦无法核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

另外以上纯属个人研究分享,并不代表任何第三方机构立场,亦非任何投资建议或劝诱。读者务请运用个人独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