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经济高峰论坛︱陶冬:中国百年之变 香港要改的是思维
《香港01》举办经济高峰论坛2021,汇集两岸四地政商学界翘楚,为身处变局中心的香港把脉问路,谋求发展新局。
瑞信亚太区私人银行大中华区副主席陶冬出席《香港01经济高峰论坛2021》时表示,香港强调要融合国家发展之前,必须搞清楚国家未来的发展方向。他又指,香港要变的,是人的思维。
瑞信亚太区私人银行大中华区副主席陶冬在会上指出,香港要强调与国家融合、跟上中国的步伐,前提是要了解中国未来走向什么方向、未来会发生什么的改变。
陶冬指中国每二﹑三十年便有一个大改变,在八十年代,中国以出口业为主,享受人口红利,而香港比其他地方先人一步知道这个红利,结果在九十年代经济起飞,本港楼市发展亦受惠。
接下来的三十年,中国是享受水泥红利,包括房地产、基建,可是香港没有再先人一步知道这红利,反而在回归后绑手绑脚,对“两制”著墨更多,故在这一段时间落后。
中国将进入数据时代 制造业服务业迎来革命
陶冬强调,面对中国未来数十年的转变,香港与国家融合前必须搞清楚中国将会出现什么变化。他提到,未来将进入数据时代,中国将会享受数据红利,未来所有制造业、服务业都会迎来一次革命,而中国将会比其他国家走快一﹑两年。
至于香港可以做什么去配合国家发展,陶冬相信最重要是资本市场。香港作为国家双循环的外循环一部分,甚至可能是资本市场唯一的外循环,可是今天港股成交量不及美股的十分之一,债市的活跃程度更差,原因是美国市场的融资渠道很广阔,要是香港把资本市场发展起来,才能为国家战略提供资本。
对于北部都会区,陶冬认为政策概念非常好,既是机会亦是挑战,可是很多人的思维没有跟上,仍然停留在不知需要花费多少水泥、人力。他重申,当年邓小平在深圳画一个圈子,也不知道要费多少水泥人力。陶冬强调,香港要与深圳融合,必须要有第二个核心商业区(CBD)。
陶冬坦言,香港要变的,是人的思维。他又指,作为一个经济学家,不少记者官员都会向他问“港府应该做什么”。他认为,小政府只要做一点小事情,“已经可以四两拨千金”。他举例指,在香港如此低税的环境之下,只要政府在人民政策作出少少变动,已经可以吸引不少人才来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