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蚂蚁警世作用 阿里早已无运行 呢类企业闷声发大财|郑昆仑
上周市场内最大单的新闻,当然离不开滴滴事件以及相关的中概科技股遭抛售。不论是在香港还是在美国上市的中资科技股,亦无法独善其身。
滴滴遭煞停在美上市
6月30日滴滴(DIDI US)在美国NYSE上市,而整个上市过程算是很低调。对于大多数投资者而言,如果不是近日中国当局下令将叫车服务滴滴出行的App从内地App Store下架,亦未必知道滴滴原来已经上市。
或者滴滴的高管以及主要股东在美国上市集资前已清楚明白在中国共产党100周年庆典期间上市,有可能会引致不能预计的业务风险。据不少传媒报道,中国当局一早已向滴滴表明不要在海外地点上市集资。至于这些消息是否只是事后孔明式的报道,亦不得而知。无论如何,从滴滴全面性下架亦可以推论事件的严重性。
或者不能够将两件事情相提并论,但是亦不能否定蚂蚁集团(蚂蚁金服)在2020年11月高调地上市遭叫停,以及今次滴滴以极为低调而且快速的方式在美国上市,两者之间存在一些微妙的关连性。
阿里巴巴是ATMXJ中领跌股
今次的滴滴事件无疑会令中资科技股将来上市集资(尤其是在美国上市套现)的难度增加。由于不少科技股又或者是概念股缺乏可靠的经营现金流,因此上市集资成为原本投资者获取现金的少数方法之一。
很多人一直以为阿里巴巴(9988)的问题是不难解决。只要合乎内地当局所设下的规则,不论是阿里巴巴又或者是关连公司否定蚂蚁集团可以重新出发。即使是两星期前(大约是6月底),当时仍有不少投资专家仍在唱好ATMXJ股份。
然而,之后发生的滴滴事件亦在指出这些人的想法可能是Too Simple,Sometimes Too Naive。
有几点要值得留意。第一是蚂蚁集团如果长时间不能够上市集资,亦等同蚂蚁集团所谓的高估值其实只是一个“有价冇市”的情况。至于阿里巴巴,没有蚂蚁集团上市的预期其实等同缺少重要的炒作的理由。再者,近日中国当局下令将滴滴下架意味住整治内地科网巨头的手法,其实可以比坊间所想像的更为狠。
有一点可能大多数投资者未必认清,这便是阿里巴巴已成为了众中资科网股之中的“领跌股”。阿里巴巴早在2020年11月3日(当日收市价: 299.8港元)见顶,直至今日几乎可以说股价有反弹但没有升浪(上周五收市价: 195.5港元)。由于其他大型科网股包括腾讯(0700)、小米(1810)几乎一致在2021年2月中才见顶,因此可以说阿里巴巴的基本面因素特别的差而沦为领跌股。
若二手市场突消失 资产产生的现金流便尤其重要
蚂蚁集团的案例其实亦指出一个很实际的投资现实,这便是投资者往往要留一个小心眼,假设任何投资有可能明天就变成蚂蚁集团(亦即不能在市场内交易)。亦只有上市公司本身涉非常稳定的现金流、管理层愿意将多出的现金资源派发为股息、而且买入资产所涉的息率偏高(4厘或以上)才算是有所保障。
值得留意,不少人认为是安全收息资产(例如REIT、银行股),其实是涉偏高的行业周期风险。买入这些资产只是为了收息,未必是安全的做法。
上周科网股比较上波动。即使是不少内地投资者看好的招商银行(3968)近期也在走弱。相对而言,近期比较上多资金流入的股份可能包括中电信(0728)。尽管电讯业务比较上沉闷,但是管理层近期承诺将派息比率由40%调高至60%便已经足够了。再者,中电信是内地大型国企,因此不存在整个企业遭内地整治的可能性。近大半遭整治的新经济股,几乎全部都是民营企业(甚么某某企业在中央有人脉关系、又或者是有党员是某科企的投资者等等的鬼话,其实大可以不理会)。
【财经专栏】“仑”理讲价.郑昆仑(CFA)|善恒证券策略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