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 = ?|知薇

撰文: 知薇
出版:更新:

职场之人,不少都有希望通过社交建立圈子的意识,因为俗话说:“识人好过识字”,即关系的力量,往往大过知识。比如同一个职位机会,究竟是简历能力重要,还是关系自己人重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于是乎,大家在工作之余,都会花些精力社交,以期建立关系、互通有无。

重点来了,若只是单纯的社交,本身并不具有太强的粘性,因为时间金钱对于每个人都是有限的资源。

真正能帮助建立长久社交关系,甚至能转化成友谊和合作关系的社交,是需要有价值交换和取长补短功能的,即“What do you put on the table? We put different things on the table. 你拿什么来价值交换?我们拿出来的是不同的价值。”

如何有的放矢,发现和给出别人觉得有价值的东西呢?

首先,在与人相处时,我们必须用心听他们说话分享,从中发掘他们可能有的需要。

然后,在我们自身的能力库和能力圈里,找找有无符合需求的信息、资源、方案、产品、服务、人脉等等,可以解决和满足对方的需要。

知薇还有个发现,请对方帮助自己而建立的关系,往往更坚固于你帮对方而产生的关系。很有趣是不是?知薇自己有类似经验,曾经在旧同事被炒鱿鱼时,主动介绍工作机会给他,并令他顺利入职,奇怪的是最后这个旧同事不愿意再见面,知薇后来明白每次见面都会提醒他自己曾经的不堪,和拿人手短的尴尬。

相反,人对于自己曾经帮助过的人,有无法自拔的关心,这可能来自于心理学家武志红说的“全能自恋”倾向,即由于我们天生的自恋,对于自己选择帮助的人,都觉得是好的选择,而希望受助者越来越好,已证明我们的英明。

说来说去,可能找机会请人帮助自己,是更高明和有效的社交手法。

【财经专栏】见薇知著知薇|资深金融圈内人

见惯京城春秋,经历英伦风雨,安住香江之港。思考金融现象,分析职场百态,探究健康秘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香港01的任何立场,香港01亦无法核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

另外,以上纯属个人研究分享,并不代表任何第三方机构立场,亦非任何投资建议或劝诱。读者务请运用个人独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