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法国外贸银行称两会GDP目标 反映要抵御特朗普政策影响

撰文: 张伟伦
出版:更新:

中国一年一度最重要的会议﹕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NPC)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CPPCC)- 经过为期一周的会议后,已于周二(11日)闭幕。法国外贸银行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艾西亚(Alicia Garcia Herrero)指出,一般说来,两会期间,在总理向全国人大提交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会公布当年的经济增长目标。今年中国的GDP增长目标是维持在5%左右,与去年相同。自1月20日特朗普上任以来,美国已经对中国商品加征了20% 的关税,后续可能还会推出其他政策向中国施压。从GDP目标可以看出,今年中国的主要目标是确保中国经济能够抵御特朗普政策的影响。

艾西亚指出,去年在贸易顺差高达1万亿美元的情况下,中国的经济增速勉强达到5%。今年情况会更加艰难,但中国别无选择,李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也证明了对这一目标的承诺。有三项政策变化值得一提:政策放宽、降低价格和增加制造业供应。第一项是将官方财政赤字从 GDP的3%提高到4%,创历史新高,同时放松货币政策,央行可能即将降息。不过这不算是突然转折,因为放宽政策的基调早在去年9月就已经开始。然而,正如迄今为止的情况一样,中国政府可能不会推出猛烈的举措,因为任何大规模的财政扩张都只会导致公共债务持续增加,而公共债务现在已经达到100%。

通胀目标降至2%

她又表示第二个变化是将通胀目标从3%下调至2%。这一举措似乎表明,中国已准备好接受通货紧缩的压力,因为价格下降,尤其是出口价格下降,可能有助于中国出口走出困境。事实上,出口价格增速在2024年已经转为负值,而2025年的情况也不容乐观,继生产者价格和出口价格之后,2月份消费价格增速也突然转负(-0.7%)。通过压低价格的方式来竞争存在一定的风险(日本在 1990 年代的经历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同时特朗普对中国加征20%的关税以及美元持续疲软并没有给中国留下太多空间。

第三项也是最后一条重要资讯是,确认中国将继续提高制造业产能,将其作为增长引擎。换言之,中国无意通过减少供应来纠正产能过剩。加之宣布的财政赤字增加似乎并非旨在促进消费,而是为了支持地方政府的债务重组,那么可能不能期待2025年的消费趋势出现大幅改善,特别是在劳动力市场依然疲软、可支配收入停滞不前的情况下更是如此。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将需要更加努力地推动出口,以减少产能过剩问题,而美元贬值和关税上调为出口带来阻力。

在华西方企业利润压力增

对于世界其他地区来说,中国产品可能大量涌入其他出口市场。除了贸易管道之外,在通货紧缩环境下,在中国运营的西方公司必然会面临更激烈的竞争,利润上将会面临压力。

Deepseek。(Reuters)

中国反击特朗普威胁的第二种方式是自力更生,特别是在关键技术领域提升水准,以减少对美国的依赖。特朗普最大规模的投资项目,如“星际之门”AI项目,一直受到北京的密切关注,其反应显而易见。首先,中国人工智慧平台Deepseek在1月底的成功,推动了内地和香港股市科技股的复苏。随著迟来的、终于有所改善的市场情绪,以及习近平主席对中国技术自力更生的高度重视,两会已多次讨论宣布对关键技术、特别是人工智慧的不同类型的支援。为了追赶美国公布的巨额投资,并支持这些技术的自主创新,两会上宣布了两项新政策,即设立1万亿元人民币(相当于1,380亿美元)的国家创投引导基金,旨在加强人工智慧、量子技术、氢能和储能等领域。第二项措施涉及放宽对IPO的限制,特别是,人工智慧等关键行业的亏损公司将被允许进入公开资本市场。这应该有助于保持股市的积极情绪,至少在这些 IPO 吸引足够的投资需求的情况下。

总而言之,中国领导层已经通过“两会”回应特朗普的威胁,不仅表明了中国经济不会受关税影响的决心,也表明了中国减少对美国的技术依赖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