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评论│蚂蚁集团为金融属性 整改后上市无问题

撰文: 姚卓然
出版:更新:

阿里巴巴 (9988) 旗下蚂蚁集团去年上市触礁,被人行要求重组。现据报与监管机构达成重组协议,有指蚂蚁集团整个科技业务将全数纳入在一家金融控股公司之中,意味蚂蚁集团即使是发展金融科技也好,骨子里都是金融机构,要符合金融监管标准之下。

据《彭博》引述消息报道,蚂蚁及监管机构均同意让蚂蚁重组,将所有业务划入一家金融控股公司,包括涉及金融科技的区块链技术、外卖业务等,并须符合类似内银资本要求。有指官方最快于农历新年前,即下周有公布,蚂蚁及人民银行均不予置评。消息又指,蚂蚁集团仍在寻求恢复新股IPO计划。

蚂蚁集团将由“金融科技公司”转为“金融控股公司”,公司的重组要面对内地对金融控股公司一系列的监管准则和资本要求,这意味披着金融科技外壳的蚂蚁,终归也是金融机构,销售的是金融产品,正如即使Tesla的电池或自动驾驶技术强劲也好,其产品终归也是汽车,亦需要符合汽车行驶的安全准则。

蚂蚁估值必然下调

去年11月2日,银保监和人民银行等部门起草的《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当中规定,网络小贷公司在单笔联合贷款中的出资比例不得低于30%,而蚂蚁此前出资比例只有2%,意味蚂蚁的网络小贷业务需要进行大额注资,定令公司股本回报率(ROE)下跌,估值亦相应下调。

去年6月底,蚂蚁拉动合共1.8万亿元(人民币‧下同)贷款,如果将蚂蚁出资比例提高到30%,意味需要至少5,400亿元表内贷款,外加1,700亿元ABS,意味总计需要通过蚂蚁小贷放款7,100亿。去年招股时,蚂蚁的资本金是350亿元左右,根据表内贷款最多5倍杠杆的原则,蚂蚁小贷资本金需要扩充到1,400亿元的规模。

市场预计蚂蚁去年市盈率约42至49倍,如今人行限制杠杆比例,缩减潜在市场空间,又要补充资本,定令盈利增长和股本回报率下跌。蚂蚁去年上市估值高达2.4万亿港元。如果重新上市,估值要大幅重估。《彭博》引述分析员指,蚂蚁集团估值可能缩至不足7,000亿元(约8,400亿港元),相比去年上市时估值削近三分之二。

事实上,中国为防范“大到不能倒”风险,中国人民银行及银保监去年12月公布《系统重要性银行评估办法》,为未来监管机构就系统重要性银行附加监管要求先作准备,并将有更严格资本充足率及杠杆率等要求,其新规今年1月1日生效。就连内银也有补充资本的压力,试问如此庞大借贷规模的蚂蚁又怎能例外呢?

(在新的资管新规之下,内银也面对更严格的资本充足率及杠杆率等要求。资料来源:花旗)

整改后可重新上市

阿里巴巴持有蚂蚁集团33%股权,阿里在最近业绩会时指,由于最近中国金融科技监管环境出现重大变化,目前尚无法全面准确评估这些变化和不确定性对阿里巴巴集团的影响。现时蚂蚁集团仍在制定整改方案,方案有待监管部门审视及批准,因此上市计划暂时未明。

值得留意的是,阿里巴巴计划发行优先无抵押债券,但并无披露细节。消息人士透露,阿里计划募资不超过50亿美元(约387亿港元),集资用作包括运营资本用途、偿还境外债务及对互补性业务的潜在收购或投资。投资者可留意其后当中会否将部分资金注入蚂蚁集团之中。

在1月底,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在世界经济论坛“达沃斯议程”对话会上表示,央行调查所得,用户对蚂蚁的满意度还是高的,但对于消费者隐私等问题,则认为“只要坚持一切以法律为框架和程序,和社会进行广泛的磋商,我想在问题解决之后,会回到正轨。”

不论是阿里巴巴会再度注资至蚂蚁之中,还是另外再透过投资者融资以满足资本需求,只要符合资本要求便可再上市。尽管蚂蚁上市价位和估值下调是必然的事实,但整改后便可再重新上市之路,也是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