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管局公布首批5只储值支付App 八达通有份

撰文: 蔡启明
出版:更新:
金管局高级助理总裁李达志(左)表示,不排除11月13日前发出第二批牌照。右为助理总裁(货币管理)郑发。(蔡启明摄)

金管局公布首批储值支付工具牌照名单,有5间公司获得牌照。

5个牌照分别是阿里巴巴的支付宝钱包,香港电讯(6823)的Tap & Go,腾讯(0700)的WeChat Pay,TNG电子钱包以及八达通。

金管局总裁陈德霖在新闻公布中表示:“实施SVF发牌制度,有利新的零售支付工具的推出及采用,同时又能保障使用者的利益,继而加强公众对使用有关产品与服务的信心,有助推动本地零售支付业务的创新及发展。”

15间公司正磋商 11月13日前或再发牌

事实上,有关SVF牌照条例早于去年11月13日生效,并设置1年过渡期。金管局高级助理总裁李达志表示,撇除已获发牌照的5间公司外,仍有15间发行公司处于调整磋商之中,不排除11月13日前发出第二批牌照。

实体卡花逾3000元、网络支付8000元要实名

今次监管重点集中于储值金额管理上,为防不法之徒透过电子支付洗黑钱。现有法例规定,如实体储值卡每宗交易金额超过3,000元,及不可充值的网络支付卡每宗交易金额超过8,000元的话,就必须实名登记。而可增值的网络支付卡的监管则仍处于磋商阶段。

不设储值上限 设退场指引保证使用者

至于储值上限方面,现时金管局无意设限,一切交由营运方及用户自行设置,助理总裁(货币管理)郑发表示,电子支付卡有如个人钱包一样,监管机构无法亦不可能为每个人的钱包设限,因此用户必须小心处理个人风险。而为免发生大规模停用事件发生,金管局会为有关机构设置退场指引,确保一切有序进行,保障使用者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