僵尸企业未解决 中国又来海绵企业 同样高风险
中国的企业情况,远比大家想像中复杂。上月底,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出了全国首份全面研究僵尸企业的报告《中国僵尸企业研究报告──现状、原因和对策》,全面审视僵尸企业的情况。然而,中国企业之间流行另一种说法:海绵企业。
人民大学报告 逾半钢企是僵尸企业
僵尸企业是一些长期入不敷支,要靠政府补贴才能生存的企业。人民大学的报告,列出僵尸企业比例最高的五大行业分别是:钢铁(51.43%)、地产(44.53%)、建筑装修(31.76%)、商业贸易(28.89%)及综合企业(21.95%)。以地区划分,沿海省份如山东、江苏、浙江、广东最多僵尸企业。
以所有制划分,国有企业及集体企业比例最高,民企的僵尸企业数量最多,而外商包括港澳台商的比例较低。
由此可以看到,沿海地区的钢铁、地产企业,特别是国企,僵尸企业比例较高。不过,“僵尸企业”在这些企业之间已不是新鲜事,现在业界正谈论“海绵企业”这种说法。
海绵企业弹性生产 可快速扩张收缩
《日本经济新闻》引述了一名钢铁业人士表示,海绵企业采用弹性生产体制,就似海绵一样,受压就快速缩小,一旦外部压力减轻就会快速扩张。
以钢铁业为例,去年底钢价低迷时,外界估计钢铁业需要进一步减产,但当钢价于2月大升的时候,粗产量就快速恢复,3月的产量更达到历史新高。
一般情况下,普通高炉的开炉和停炉需时长达几个月,但这些海绵企业能在1个星期左右恢复生产,关键在于他们不是采用500万吨级大型高炉,而是100万吨级的迷你高炉。
一窝蜂产量暴升暴跌 价格波动更大
然而,企业可以快速生产和减产,在价格回升的时候,一窝蜂生产令整体产量大增,推出市场之后却因为供过于求而价格下跌,令产品价格波动更大,不利中下游企业。
以钢企为例,企业亦可能因产量大增而大量采购铁矿石,万一价格转势又要减产,积压原料会令资金压力上升,不利企业本身的财务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