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慢点菜会较多? 餐厅“赚到尽”11招大拆解

撰文: 郑宝生
出版:更新:

现在出外食饭真的危机四伏,上网搜寻食肆“打手”满天飞,九分真一分假的广告文多不胜数,又有对手请人写负评,防不胜防。然而,不看评论、不看相片,只查到地址电话就去试,也会面临食肆软性“㓥客”的问题。
其实除了电脑单乱写银码博大雾这种低级手法之外,餐厅还有11大软性招数,教客人不经不觉点“贵咗”、“多咗”,心甘情愿多付了钱。

香港餐饮业竞争激烈,租金昂贵,如何把收入“最大化”,从餐牌、装修及气氛开始。﹙路透社﹚

第一招:不用“$”标志

美国康奈尔大学酒店管理学院的一项调查显示,客户在一间餐牌没有“$”标志的食肆,消费远高于餐牌有“$”标志的食肆,原因是“$”这个标志提醒客人正在花钱。而用英文标价,比起用阿拉伯数目字标价花费较少,原因是客人“阅读”了银码,加深了要花钱的印象。

第二招:银码不要齐头数

这一种方法很为人熟识,由食肆到超级市场都广泛采用,原因是9.9元比起10元,在客户的心目标有“较抵”印象。不过,这一招已经有变化,尾数不一定是“9”字最有利。康奈尔大学酒店管理学院报告表示,受访者在没有“$”标志之下,认为“.95”的价格心理上较“.99”亲切。

其实这是顾客心理上已习惯“9”字尾的价格,不再觉得“抵”,香港部分食肆也转为“8”字尾价格,以“38元一碟炒饭”、“48元一个小菜”等做招徕。

第三招:用大量形容词描述食品

康奈尔大学研究亦提到,食肆常用大量形容词去描绘食品的内容,令客人觉得美好。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的调查发现,使用这种描述的餐厅,客人消费会较一般餐厅高27%。

NBC电视节目“Today”曾访问了“餐牌工程师”Gregg Rapp,她将马里兰风格蟹饼写成了“纯手制,有巨型蟹肉,添上一抹蛋黄酱,加上秘密调味料及金黄色面包糠的嫩滑蟹饼”。在读餐牌时已带来丰富感官体验,客人用膳完毕后仍然感觉良好。

不过,香港较少使用这种夸张形容词,不少食肆倾向在餐牌中列出较详细的食材,风格偏向平实,例如本港著名高级餐厅之一Amber的餐牌,就有“碳烧法国鸭胸配白桃杏仁鸡油菌 鸭腿肉酱配水萝卜马鞭草香糖渍”。

本港著名高级餐厅Amber的餐牌较为平实,倾向只列出菜式所用食材。﹙Amber 网页截图﹚

另外,香港食肆会用较“高级”的食材名字来取代较常见的名字,例如以“豚肉”代替“猪肉”,“玉子”代替“蛋”,特别是日式食肆常用。若麦当劳推出“和风玉子豚肉汉堡”,大家就要记得,以食材品种计,这其实是一个猪柳蛋汉堡。

另外,康奈尔大学食物及品牌实验室主管Brian Wansink的研究显示,若菜式名字改为店名,食客会觉得是餐厅“招牌菜”,点餐比率较其他菜式高。

第四招:以“家的感觉”命名菜式

怀旧菜式名字会令人想起祖父母,觉得有“家庭温暖”,因此“homemade”、“古早味”等往往是以亲切打入人心的宣传手法。意粉品牌Barilla中文名叫“百德阿姨”,就是利用了这一技巧,令人在购物时联想到家人煮意粉的场面。

第五招:地图砲

“地图砲”就是要在名称中突显地名、种族等,根据牛津大学实险心理学家Charles Spence,这样做可以将食客的注意力转到菜式的某样特色之上,突出他们对菜式味道与口感的印象。

例如食Pizza的地方会将菜式名称改为“意大利菜汤”、“夏威夷Pizza”、“热带风情”、“西西里肉丸意粉”等,以突出食物的味道。

第六招:突出某项菜式

食肆用各种方法突出他们想卖多些的菜式,包括用粗体字、配相及加上“热卖商品”等标签,令客人觉得这款菜式较特别。

不过这项技俩较少于高级餐厅出现,因为会令人觉得俗气。

一客鸡扒饭,加上“天使魔鬼”及“夏日限定”等字眼,吸引力大增,令人顿觉不同。﹙美心 Facebook)

第七招:与贵价菜式并列

这是一种心理陷阱,当食品A与较贵的食品B并列,食客就会觉得食品A“较抵”,因而会选食品A。这只是一种心理策略,令人觉得较便宜,但与其他提供食品A的餐厅比较,未必真的便宜。

举例,一个卡邦尼海鲜意粉价格为89元,餐牌的对页是200元以上的牛扒、羊扒,食客会觉得意粉相对较“抵”,但实情是对比其他餐厅平均价或69元,这间的卡邦尼海鲜意粉还是较贵。

第八招:两种份量

餐厅提供两种份量,正常份量与“细份”,但客人并不知道“细份”有多细,也不知道是不是按比例减少。其实在客人心中是不是按比例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认为“价格较低”。但事实上,不少餐厅的“细份”才是他们最想出售的份量,“低价”只是促销技俩。

第九招:分析食客阅读餐牌习惯

韩国学者2010年在学术期刊《Journal of Global Business and Technology》发表一篇文章,表示在点餐过程中第一印象很重要,有三份之一食客会选择看餐牌时第一眼看到的菜式。因此,有餐厅将毛利率最高的菜式放在右上角,让人第一眼看到。

而这一招亦可与第七招共用,将最贵的菜式放在第一位,先让食客有一个贵价的印象,再看下去就会发现其他菜式价格较“合理”。

而康奈尔大学有关阅读菜单的习惯研究表示,大部分顾客会先快速看一遍全份菜单,再将注意力集中在主菜之上,因此餐厅会在主菜部分多花点心机。

第十招:限制顾客选择

自由选择会选出食客最想吃的菜式,但未必是餐厅毛利最高的菜式。于是餐厅推行“有筛选”套餐,只提供他们最想客人点的菜式,好让自己大量入货压低成本。这些套餐有头盘、有主菜、有甜品,每项有多种选择,“有辣有唔辣”,看似很丰富,但实情是限制在最赚钱菜式之上。

快餐店的套餐通常会提供6种选择,高级餐厅可能会提供10款,但就算再多选择也逃不过餐厅的控制。若食客不看套餐而是“散叫”,就会发现原来海阔天空。

许多人拣餐厅都是“食环境”,故许不少食店都十分著重装修,提升格调。﹙资料图片﹚

第十一招:利用气氛令你消费

也就是“食环境”。英国李斯特大学心理学研究指出,餐厅播放古典音乐会令客人觉得高级,乐于消费更多。另一方面,播放流行曲特别是编曲不复杂的“K歌”,会令客人用餐花费减少一成。学者Milliman, R.E. 亦在研究中证实,节奏快的音乐会加快顾客的用餐速度,而节奏慢的音乐会使顾客加长停留的时间并且增加该次的用餐支出。后来亦有学者指出,高亢的音乐会使顾客感到愉快兴奋,能够提高餐厅的翻桌率(table turnover)。

营造气氛除了音乐,还可以是高级装修、卡通人物餐厅、较暗的光线等,相信港男在这方面“中招”的经验相当丰富,也不必详细说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