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金警告 中国通缩风险升温 或陷“双恶性循环”
撰文: 郑宝生
出版:更新:
内地大型投行中金公司(3908)发表中国宏观经济报告《通缩风险上升及其海内外宏观影响》,表示生产者物价指数(PPI)可能在第2季转为负数,不排除今年中消费者物价指数(CPI)会跌至“1字头”。
PPI或第2季转负 CPI或见“1字头”
报告指出,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平减指数可能在今年变为负数,除非政府尽快将调整后社会融资环比增速提升至15%左右。
GDP平减指数是指未剔除物价前的GDP和剔除物价后的GDP之差距,用来衡量物价变化。
收入放缓加上负财富效应 拖累消费
中金更警告,资产价格将面临下行压力,特别是楼价和地价。该行预计今年楼价下行压力以三线城市最显著,将由高位回落15%,土地成交价格亦会有双位数下降。房、地价格“双降”的幅度可能比2014年更大。
近期外界关注中国消费情况,中金表示通缩压力上升,意味着企业、居民和政府部门名义收入均面临明显减速的压力,最严重的是企业,盈利增长可能大幅放缓超过10%。
收入增长放缓和负财富效应会影响消费,而通缩预期升温本身亦会抑制消费需求,令近期零售增速可能降至“7字头”,是十多年来首次。
减速拖累需求 反过来令经济再弱
中国内减速、通胀下行,亦会抑制全球经济增长,例如油价下跌就是因为需求增长不及预期。
如果经济增长及通胀持续下行,中国以至全球经济都会有负面影响。对内地经济而言,经济增长会放缓,会令收入减速,资本市场震荡,资产价格下降,金融风险上升,反过来再令经济增长进一步放缓。
对全球而言,中国通缩压力上升,会拖累全球经济增长,进而令外需走弱,反过来会进一步抑制中国经济增长及通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