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沈判日”再续插1649点 专家:心态上牛市 操作时当上落市

撰文: 余秉峰
出版:更新:

人称“大师”的股评人沈振盈,由去年至今持续看淡大市,近日他的“沈判”成真,港股今日低开1216点后,在初段轻微反弹257点又再掉头下行,全日跌幅扩大至1649点,收报30595点,并有2,580亿元的大成交配合。对恒指而言,这次回吐无疑是一场重挫,今年的升幅已缩窄至676点,相对历史高位33484点失去了约8.6%的市值。
小股民在1月还沉醉于牛市之中,一场股灾却把不少投资者横扫得阵脚大乱。富昌证券研究部总监谭朗蔚认为,大市刚失强势,散户目前不宜捞底,想拣对的时机做好“追揸沽”,先决要靠一个技术指标。

恒指今浪调整既急又狠,数个交易日之间,由高位回吐近9%升幅。(路透社)

今日跌市既急又狠,谭朗蔚拆解道,主因是环球股市位之前处于超买状态,位高势危,只是不少早在低位买货的基金已获利丰厚,不介意先享受升浪,等到显著调整时再跟沽获利。至于“药引”,则是金融市场出现降低投资者风险胃纳的负面因素,第一是市场担心美国加息步伐提速;第二是美国10年期长债的孳息持续上升,目前已达2.8厘的水平,或吸引股市资金回流到债市;第三点则是其他投资产品的价格出现急跌,虽对股市没有直接影响,却影响投资者的情绪,尤其是虚拟货币BitCoin价格已从高位回落逾一半。

谭朗蔚认为,有基金低位买货,不介意调整市时才沽货获利。(路透社)

恒指50天线属关键参考之一

港股势头迅速由强变弱,难免令不少股民对未来走向感疑惑,犹如身处十字路口。谭朗蔚认为,现时未能确认牛市终结,顶多是“牛市调整”,所谓负面因素目前停留在影响气氛的层面,多于对股市有重大损害。谭以美国10年期国长债孳息为例,指“要害”并非长债孳息自身达多少厘,而是2年期国债孳息会否比长债的更高,因为当有这个现象,意味投资者认为经济会衰退,连对短期市况的信心都没有,同时又担心通胀问题,为了规避风险而急抛沽短期国债,造成短期国债的孳息与长债倒挂,“呢个系转为长期跌市嘅讯号,试过几次都系咁,2008年就出现过呢个问题。”然而,目前未有这个讯号出现。

以技术指标计,谭指港股市亦远未到熊市,因为恒指要由高位跌逾两成,去到26000点水平才在技术上转熊。谭指这个指标敏感度低,“跌到落去果时已经输死晒”,所以自己会以50天线作为参考指标,判断是否有“转势”迹象,因为借鉴2017年的经验,恒指曾4次下试50天线,并不时有1至2日低于50天线,但成功企稳后,便展开新一轮升浪反弹。故此,谭指目前要密切注视恒指短期内能否大致守住50天线,若然成功兼再回升逾1300点,重返31958点之上,可以保住牛市势头;相反,恒指50天线的位置是30590点,一旦长期低于这个位,就要对市况加强戒备,“但反弹嘅时机都唔可以拖太耐,如果投资者日日见美股同A股都大成交咁跌,佢哋都会无力。”

谭朗蔚认为目前操作宜保守,更指即使牛市持续,走势亦不如去年。(受访者图片)

港股牛挫 或不如去年强势

虽然心态上仍视港股正在“牛市调整”,但谭朗蔚指操作上应以“上落市”模式进行,“喺市场气氛未显著转好,我坚持未有底住。”谭解释,他目前也会用50天线来决定个股如何“追揸沽”,同样是借鉴去年经验,若个股长期企稳在50天线或之上,一般而言在后市可进一步上升,问题在于,他观察到一般投资者会关注的股票,目前都失守50天线的支持位,走势急速转差,短期内急弹的机会也不大,不是投资者“趁低吸纳”的时机,更是持货者沽货的“逃生门”。

谭续称,当股票多日在50天线有支持,则反映它有望筑起了一道防线,这时候才追入心仪的股票,操作上相对安全。不过,但经此一役,谭朗蔚相信今年纵然牛市持续,气势上亦不如2017年般“牛”,“而家最好保守啲,唔好进取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