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置上车盘“甜头”少 90后浑水无意争做“幸运儿”:租楼好过!
全城关注的“首置上车盘”政策终有眉目,但先导计划单位数量只有大约1千个,而且短期内难以落成,看似又是一个“僧多粥少”的幸运儿游戏。90后上市公司执行董事、财经专栏作家浑水检视完计划内容后表明,目前没有兴趣参与。
有“著数”难道不要﹖浑水觉得“魔鬼在细节”,政府对计划留有注脚,讲明转让年期限制可能较居屋更严紧,补价制度有待厘定,担心自己会变相“白供”一堆砖头。年轻人对首置上车盘的忐忑,在浑水身上或可见一斑。
特首林郑月娥在施政报告中,公布了首置上车盘政策(“首置”)的初步框架,计划在明年年底时,于政府卖地表中选取一幅观塘安达臣道的住宅用地来推行先导计划,预计可提供近1千个“首置盘”。价格方面,林郑表示单位会参考合资格人士的负担能力,但同样地转售的年期限制可能较居屋更严紧,转售时的补价问题亦未有定案。
有外界人士估计,年期限制或达10年之久,而且只能以原价向政府转让。以目前内容判断,头炮“首置盘”数量少,“甜头”亦不见多。
转售价格及年期限制未明
浑水直言,假如只能以原价转售“首置”单位会衍生一些问题。首先,他认为,“上车”不仅为了有楼自住,还带有投资性质,“当楼价升到某个位,总会有谂法想卖咗佢。”何况限制原价转售,同等“短仓”楼价,当楼价升势持续,“首置”单位业主跑输大市之余,无法享受升值,“咁我供层楼来做乜嘢﹖我真系买咗一旧砖头咋㖞﹗”然而,过程中却付出一大笔金钱,浪费了机会成本。
浑水又指,即使政府表明“首置”的出发点是解决社会的住屋问题,无意让市民从中赚钱,但业主最终还是会不满,性质与“首置”相近、90年代一度实施的夹屋政策便是一例。回顾当年,夹屋单位设有5年转售限制期,令夹屋业主错过楼市高峰期的出货机会,被逼在金融风暴期间持货硬食显著跌幅,加上房协的按揭支援不足,惹来夹屋业主狠批政策失当,“班人最尾都系想卖到一个价,赚少少走人,只不过唔系咁容易宣之于口。”
租楼更逍遥 情愿维持现状
除此以外,浑水认为年轻人买楼自住的需求其实有限,“大部分同屋企人住,除非结婚,否则系冇﹙太大﹚居住问题。”他以自己为例,在跑马地租住一个三百多呎的小单位,每月盛惠约1.5万元的租金,一人自住绰绰有余,最快15分钟可以步行到地铁站,首批“首置”单位的地理位址对他来说并不吸引;加上跑马地区内租盘多,业主放租有难度,亦未曾向他打注意要加租,“租楼两年,暂时都冇畀人加租。”
林郑月娥表示,“首置”的定位是填补居屋及私楼之间的供应,因此计划对於单身申请者设下月入34,000元的上限,二人或以上家庭的上限则是68,000元。浑水自言计及稿费,自己月入有时可以高达7万元,属于“夹心阶层”,可能不获“首置”涵盖。换言之,若要确保符合申请资格,浑水首先要放弃部份工作和收入,“维持现状租楼仲好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