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大:本港财赤大部分属结构性 政府发债水平可增至占GDP约3成
撰文: 黄文琪
出版:更新:
香港大学经管学院发表《香港经济政策绿皮书》,就财政赤字、住屋问题、股市以及强积金等方面作深入探讨。
港大经管学院金融学副教授刘洋表示,政府财赤大部分源于结构性赤字,而疫情后全球各地面对的相同境况。当中来自土地的收入,虽然政府占总收入20%,但其波动性就高达60%。他又建议政府应善用财政储备,并发行债券进行融资,同时降低土地收入带来的波动性。
他又指,本港发债利率低于美国,名义利率抑或实际利率仍处于50年来低位,相信发债是可控。以现时香港政府发债水平占GDP逾一成计算,相比欧洲及美国分别60%及超过100%的比例为低。料发债水平提升到20至30%,亦可接纳。
福利等开支难削减
开支方面,港大经管学院副院长(对外事务)、冯国经冯国纶基金经济学教授兼香港经济及商业策略研究所副总监邓希炜表示,现时港府一年开支逾7,000亿元,较疫情前4,000亿元为多,直言“福利派咗出去好难收返”。
谈及供应链时,他指随著特朗普2.0的来临,本港转口贸易会进一步受影响,在贸易链环节上要在上游及下游环节着手,协助融资及法律等事宜,以及协助内地中型及大型公司出海,提高毛利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