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格理料明年内地GDP增4.7% 若财赤率目标4% 反映政策立场大变
麦格理中国经济研究主管胡伟俊表示,早前传出内地定下明年经济增长目标为5%左右,及财赤目标为4%,显示内地会有政策足够应对外部冲击,该行预期明年内地GDP增4.7%,略高过市场预期的4.5%。而4%财赤目标是一个讯号,是政策立场的重大转变。
胡伟俊表示,通缩加上特朗普2.0,市场对内地明年经济增长预测较悲观是可以理解的,但内地“5%左右”的增长目标,意味政府准备推出足够的内需刺激以应对特朗普关税影响。
他又指出多年来内地拒绝超过3%的财赤红线。但事实上,今年推出1万亿元(人民币‧下同)超长期特别国债后,实际财赤已达3.7%,而非3%。因此,明年4%目标是重大转变,意味财政赤字将增加1.3万亿元。他又预计,明年将会推出1.5至2万亿元的特别国债,以及4.5至5万亿地方政府专款债券额度(今年为3.9万亿元)。
他认为,财赤目标显示政策制定者愿意提供必要的措施来抵销外部冲击,但实际做多少将取决于贸易战2.0。如果关税影响轻微,他们不需要做太多事情,2025年可能又是得过且过(muddling through)的一年。但如果情况够严重,刺激措施可能会让中国的增长引擎再次转向内需。
胡伟俊表进一步指出为应对通缩,需要另一轮信贷升级周期,基于拥有的政策工具和较低的资金成本(10年期公债殖利率已跌破1.8%),内地有能力推出另一轮信贷升级周期,问题是在于他们是否愿意。
尚有其他方式提供财政刺激
他又认为内地还有其他方式提供财政刺激,而这些方式并未被纳入广泛的财政赤字之内,包括,人行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最著名的例子是2014-18年用于棚户区改造的PSL贷款。最近的一个例子是今年五月宣布的用于购买房屋库存的再贷款;政策性银行贷款:政策制定者可以要求政策性银行为城中村改造等政府计划提供贷款;国企投资:今年11月,两家央企宣布发行5,000亿元专款支持高新技术投资。
他指,这些措施本质上是财政支出,但不属于广义财政赤字,因为它们不是由政府直接实施,而是透过央行、政策性银行和国有企业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