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收购扭尽六壬 今低价“放手” 李泽楷沽《信报》的启示

撰文: 温多娜
出版:更新:

龙年收炉在即,传来一宗惹人关注的交易。电讯盈科(0008)公布,斥资7,000万元向大股东兼集团主席李泽楷购入老牌政经报章《信报》业务,盛惠7,000万元。

信报仅卖七千万 成传媒卖盘最新“参考价”?

7,000万对香港首富幼子而言,绝对是 “散纸”,但也有不少令人深思的地方。近年,世界各地媒体皆走坡,吸引力减低,但仍不时传出卖盘的消息,作价闲闲地以“亿”做单位。远的不说,2021年何柱国出售手上28%星岛﹙1105﹚持股,作价3.7亿元,而同年新世界﹙0017﹚主席郑家纯增持有线宽频﹙1097﹚大股东永升亚洲,一跃成为前者大股东,也要2.1亿元。

现在,整间《信报》,贵为本地历史悠久、具品牌价值的财经报纸,也只作价7,000万元,教人意外之余,更令人反思目前政经环境,媒体何价?当然,今次交易,买卖双方皆是“自己人”,作价未必完全属市价,但难免为本港各大媒体卖盘定下一个新的“参考价”。

电盈斥7,000万元向李泽楷购《信报》业务。﹙资料图片﹚

当年收购扭尽六壬 倾谈一年

另一个深思位是,小小超为何选择沽出《信报》,虽然《信报》近年见红,但影响力及品牌犹在。须知道,18年前李泽楷买入《信报》,引起广泛关注,他当时为完成交易更作出不少“让步”。

翻查资料,2006年当时已是电盈主席的李泽楷与信报创办人林山木夫妇等达成协议,一间以李泽楷为委托人的信托公司,透过旗下Clermont Media Limited,与信报创办人林山木等共同组成新公司“信报财经新闻有限公司”,各占五成股权,新公司购入《信报财经新闻》及《信报月刊》的出版权。协议还安排了林氏夫妇在往后一段时间,把余下的半数股权售予李泽楷,让其“独拥”《信报》。

当时交易细节并无公布,市场人士估计交易接近3亿元。3亿元对小小超只是“散纸”,但为促成交易,小小超著实花了不少心机。据《信报》时任董事、笔名“曹仁超”的曹志明当时指,出售《信报》予李泽楷一事,已商谈约一年,是李泽楷主动接触他们,表达希望收购意愿。

李泽楷当年收购《信报》,可谓扭尽六壬。﹙资料图片﹚

至于为何倾成年方成事?曹志明指,当时与李泽楷谈判胶著的其中一个最主要问题,是他们要求将编采自主,写入法律文件,李泽楷原先拒绝,但最终让步,答应保持编采独立、所有员工顺利过渡,保持该报原有作风不变。而李泽楷当时亦向传媒称,购入《信报》的动机,是希望为香港的新闻自由作贡献,绝不是为了赚钱,更不会把报纸当作“私器”以宣传家族生意。

李泽楷当时如此说,一来为表诚意,二来也有法律原因。《广播条例》对跨媒体拥有权有限制,李泽楷其时拥有电盈旗下的宽频业务,于是他以信托公司购入信报权益,李氏本人只是该信托公司的委托人,非信托公司的董事、股东或受益人等,所以不算是持有该信托公司,以避开有抵触条例。

如今,《信报》对外而言,不再是李泽楷“旗下”,而是受上市公司所有,“亲密”程度大减,又是否反映本港大孖沙对媒体兴致已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