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先行示范区】陆媒多方面解构:为什么选择深圳?

撰文: 许祺安
出版:更新: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以下称《意见》),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
消息一出,在陆港两地均引起广泛讨论。但实际上,官媒《新华社》主办的新闻周刊《瞭望》,早在8月3日就刊发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副主任、教授王小广所撰文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怎么干〉,就为什么选择深圳、先行示范区示范什么、打造什么样的示范区、补足哪些关键短板共四个问题作出解构。

王小广指出,从发展成就看,深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最佳选择。(视觉中国)

文章称,中央深改委第九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对深圳而言,这是党中央赋予的新使命,其作为中国率先建成国家创新型城市的新目标、新定位;对国家而言,通过在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发挥先行者的优势和示范引领作用,加快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进程。

为什么选择深圳?

文章称,从发展成就看,深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最佳选择。就经济发展水平来讲,深圳在一线城市中保持领先地位。2018年深圳人均GDP达到19.3万元(人民币,下同),比广东全省高1.21倍,比北京和上海分别高37.9%和42.2%。深圳在践行五大发展理念方面居于全国领先地位,是中国最接近现代化强国目标的城市。

文章指出,从创新精神看,深圳引领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扩大开放以及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具有天然的优势。从发展机制看,深圳不仅形成了相当完善的市场机制,而且党和政府的作用发挥得很好。“可以说,深圳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处理好市场与政府关系的典范。”

王小广指出,深圳要同时著力处理好与香港的关系,充分发挥“两种制度、两种模式”结合的优势。(视觉中国)

先行示范区示范什么?

对于“先行示范区”的意义,文章写道,“示范”的意思是可复制、可推广,而“先行示范”则体现更高的标准,甚至是国际标准,既要符合深圳的实际,又要将有关经验制度化、法制化,使其具有普遍的价值,适合全国学习、推广。因此,“先行示范”就是在先行先试的基础上,将发展的政策、做法模式化。深圳不仅要在经济发展领域起“先行示范”作用,而且要“全面领先”,必须全面推进深圳现代化建设,实现产业现代化、文化现代化、生态现代化、生活现代化、城市治理现代化等,并发挥示范、引领、标杆作用。

打造什么样的示范区?

文章续指,深圳要发挥全方位的示范引领作用,同时也要突出其优势和特色,在一些更关键的领域起示范引领作用,发挥其独特的区位优势和产业优势,著力打造以下方面的先行示范区:

- 一是建设创新发展与创新文化先行示范区,把深圳建设成为具有全球优势的创新创业创意中心,引领全国高科技、新产业发展。

- 二是建设绿色发展先行示范区,构筑好自然空间、生产格局、生态体系,补齐生态短板。

- 三是建设共享发展先行示范区,构建优质均衡的公共服务体系、社会保障体系等,实现社会共富和人的全面发展。

-四是建设全面深化改革先行示范区,在政府机构改革、营商环境塑造、创新政策环境、住房供应体系、社会保障制度等领域积极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办法。

- 五是建设全面扩大开放先行示范区,成为制度型开放的“新窗口”,积极对标国际化高标准投资贸易规则,同时著力处理好与香港的关系,充分发挥“两种制度、两种模式”结合的优势,在深港深度融合发展上形成重大突破,在推动粤港澳大湾区要素流动和规则对接上率先突破。

- 六是建设大都市治理现代化先行示范区,积极探索大都市社会治理新体制建设。

王小广指出,深圳至少有四大关键短板需要补足。比如,深圳面临城市规划不合理、“城市病”严重的约束。(视觉中国)

补足哪些关键短板?

文章强调,深圳有许多有利、优越的条件,但也面临一些明显的短板。归纳起来,至少有四大短板需尽快补齐补足:

一是著力补足大学教育和基础研究能力不足这一关键短板。深圳高等教育发展不足、水平偏低,基础研究能力不足,与创新之城定位很不协调。既要重视引进国际国内名校和著名研究机构,更要营造宽松环境对其加以长期培植。

二是著力将深圳打造成全国乃至全球创新型金融中心。深圳的进一步发展,会面临越来越明显的金融服务能力不足的限制,要在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走在前头,著力培育支撑创新发展的创新型金融服务体系,建设成国内国际风险资本投资高地。

三是猛补民生短板,加快推进社会和生活现代化。目前深圳在社会领域、在生活现代化方面存在明显的短板。在社会领域会造成各种能力不足、不配套、不适应等问题。要著力补基础教育、医疗服务短板。

四是著力提高城市环境质量,全面提升城市品位和功能。深圳面临城市规划不合理、“城市病”严重的约束,整体环境质量不高,吸引国际人才和高端要素的能力不足。如何实施城市更新,实现更加紧凑型发展,成为提高深圳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的紧迫课题。

《意见》指出,深圳到本世纪中叶,要成为竞争力、创新力、影响力卓著的“全球标杆城市”。(视觉中国)

此外有陆媒从经济增长、产业结构、人才引进与资本市场四大维度揭示了深圳几大数据看点,从中可解释为何选择深圳。

数据看点一:GDP年均增速超20%,总量去年首超香港

2018年深圳GDP突破2.4万亿元,仅次于北京和上海,排名第三。深圳经济总量连续赶超,2002年深圳GDP总量超越重庆,跻身第四名;之后深圳GDP总量又超越广州,排名第三,由此“北上广深”变“北上深广”。

与同为粤港澳大湾区主要城市的香港相比,深圳经济发展已占据绝对优势。按人民币比较,去年深圳市GDP高出香港221亿元左右,这是深圳市GDP首次超越香港,由此深圳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经济总量第一的城市。

在一线城市中深圳经济发展水平保持领先地位。2018年深圳人均GDP达到18.96万元,较北京、上海、广州三地分别高35.2%、40.44%与21.92%。

深圳创新发展能力在国内领先。图为比亚迪深圳研发中心六角大楼。(视觉中国)

数据看点二: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超4%,高科技企业集聚地

作为科技创新之城,2018年深圳第三产业产值占GDP比重达58.8%,对经济贡献较大。

统计局数据显示,2018年深圳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合计9155.18亿元,比上年增长9.1%,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37.8%。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数字经济、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六大产业增加值与上年同期相比均有一定增长,仅海洋经济产业增加值较上年有所下滑。

研发投入方面,深圳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达到4.2%,位居全国城市前列。深圳创新发展能力不仅在国内领先,已在全球显现其巨大的影响力,孵化了华为、大疆、腾讯等全球知名企业。

众多年轻人在深圳打拚,人才聚集。(网上图片)

数据看点三:人才集聚效应显著,近三年年增加值均超40万

深圳自建立经济特区以来,一直是改革的“试验田”、开放的“窗口”,承担为改革开放先行探索的使命,“来了就是深圳人”。

近年来深圳常住人口总量仍在逐年增加,且近三年每年增加值均超过40万人,深圳人才集聚效应显著。

数据看点四:深圳本地股市值超越96%的省份,14股市值超千亿

以市值来看,深圳本地股最新总市值达7.12万亿元,占广东省上市公司市值的六成以上。

若以省份来划分,深圳本地股总市值仅低于北京,超过了上海、浙江、江苏等96%以上的省份对应值(不考虑广东省)。个股方面,比亚迪、迈瑞医疗、中信证券等14只个股最新总市值超过千亿元。